欢迎浏览道里区人民政府网站 | 关怀版 | 无障碍浏览 简体  繁体

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06年12月24日在哈尔滨市道里区

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区长高大伟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过去四年工作的简要回顾


2003年以来,区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领导下,在区人大依法监督和区政协民主监督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和带领全区人民聚精会神抓经济,开拓创新谋发展,执政为民建小康,全区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城乡基础设施功能不断完善,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圆满地完成了上届人代会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年区生产总值、年财政收入、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由2003年的57.2亿元、4.1亿元和4458元,预计增加到2006年的94.2亿元、6.5亿元和5460元,年均分别增长17.9%、16%和7%。三次产业结构由2003年的9:44.7:46.3调整为2006年的6:40.1:53.9。2006年固定资产投入达到69.4亿元,比上年增长30%。

农村经济蓬勃发展。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无公害农产品面积、绿色蔬菜面积、奶牛存栏分别达到10万亩、2万亩和2.7万头,形成了奶牛养殖、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红提葡萄高科技生产等八大园区,绿色食品生产成为全省十强县(区)之一,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61%。农产品加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新世纪、佰益、润峰等龙头企业相继投产,带动了农副产品的增值增效。不断加大投入,农业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新农村建设实现良好开局,试点村、镇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得到了省、市的充分肯定。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园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完成了顾乡新区控详规划、群力园区热网改造工程以及对俄合作产业园起步区部分基础设施建设。太平空港工业园区列入哈大齐工业走廊总体规划,恢复了新农团结园区。新榆园区作为群力新区搬迁企业政策承接区,完成了园区规划和园区道路、给水、排水、供电、通讯等工程,实现了“五通一平”,入园企业达到36户。规模工业呈现了良好发展态势,2006年全区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3.6亿元、利税额0.9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6%和20.1%。

第三产业强势发展。商服业在激烈竞争的形势下不断发展,中央红集团、联强公司拓宽经营领域,连锁经营网点发展到156家。万达商业广场、欧罗巴风情街区、爱建百联购物中心等一批大型商业企业相继开业,提升了我区商业功能业态。汽车销售专业街发展势头良好,汽车专营店由63户发展到87户。物流配送、旅游、信息、法律咨询等服务业及房地产开发业得到较快发展。2006年全区商贸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额预计达到212亿元和16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0.6%和21.3%。个体私营经济进一步发展,其经济总量已占全区经济总量的75%以上。

二、体制创新和招商引资取得明显成效

区域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坚持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立足区情,着眼未来,通过调研论证,多方征求意见,进一步完善了道里区“三部”优势发展战略,制定了《哈尔滨市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道里区全面振兴规划》、《哈尔滨市道里区概念规划》、《哈尔滨市道里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调整了城乡空间发展布局,进一步明确了目标定位,为实现道里区全面振兴指明了发展方向。

各项改革取得重大进展。企业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创新观念,走开放式改革之路,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成功地推进了松江电炉、哈一百等一批国有(集体)企业的改制。几年来,完成国有(集体)企业改制208户,全区国有企业改制工作已进入收尾阶段。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农村各项综合配套改革和城市管理体制改革也都取得了明显成效。

招商引资工作成果显著。制定了招商引资投资优惠政策和支持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营造了亲商、安商、富商的发展环境,促进了招商引资工作。先后引进了沃尔玛、麦德龙、家乐福、森鹰集团、大商集团等一批大型企业,对优化区域产业结构起到了促进作用。2006年,预计完成招商引资协议额84.8亿元、到位额24.1亿元。

科技的先导作用进一步增强。加强与大学、大厂、科研院所的联系与沟通,促进了企业的自主创新。哈暖风机厂与西安交大联合开发的矿用轴流风机在第三次中国国际流体机械博览会上荣获金奖。积极培育和扶持民营科技企业,累计培育民营科技企业30余户,扶持科技项目150项,为51个民营科技企业争取资金4200万元,实现产值30亿元,利税3.5亿元。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了明显提高。

大项目建设扎实推进。以建设环保型、创新型、节约型项目为重点,生成、储备、推进了一批重点项目。其中,有8个项目被列入市政府重点推进项目,16个项目列入区“十一五”规划项目库。全区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大项目达到50个,争取国债及其它部门资金3550万元。特别是2006年,通过实施大项目牵动战略,新发红十字医院、松柏生态园三期等一批重点项目得到有效推进。

三、城乡建设与管理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城乡环境明显改善。与哈药集团合作,筹资改造河图街、共乐街,建成后的哈药路成为我市又一条交通快速干道、绿色生态廊道和墙体雕塑艺术长廊。改造买卖街、经纬街、中央大街辅街等街路67条,维修道路335条,创建市容示范街路、特色景观街路18条,改造土路30条,城乡街路呈现了新的面貌。对三十六棚、教师大院、顾乡屯等584个庭院实施了综合改造,建成社区公园、健身广场20处,改善了居民的居住和休闲环境。积极处理好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圆满地完成了索菲亚教堂广场北扩、兆麟街区整体改造、齿轮路拓宽改造和安红铁道线改造等拆迁任务。加大了公厕、民厕的维修和新建力度,环卫设施得到了进一步改善。推进农村道路建设,完成通乡(村)公路79.5公里。加强农村环境治理,全区各村、镇环境综合整治取得了一定成效。

生态型城市建设亮点纷呈。建设松柏生态园21万平方米,铸铜浮雕《历史画卷》,延展了历史文化,打造了城市建设新亮点。对机场高速路绿化带、红星广场、工程街等绿地实施了全面提档升级,建设了经纬街、友谊路等一批绿化主干街路。大力推进农村绿化工作,完成造林面积9690亩,建设生态园林示范村6个。几年来,城乡植树310.3万株,新增绿地面积217.7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分别提高了4.12个百分点和4.11个百分点,人均绿地面积提高了1.6平方米。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排污企业和噪声污染整治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创新城市市容环境管理新机制,101条原由街道办事处清扫的街路划归区城管局统一清扫后,街路环境不断改善。坚持高标准、高质量,清冰雪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积极推进城市管理网格化试点工作,加大对占道经营和私建滥建的整治力度,主干街路、重点部位、集贸摊区环境卫生状况有了明显好转。坚持专群结合,加强园林绿地维护工作,绿地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四、社会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步

社区建设取得新突破。加强“六型”社区建设,社区服务整体水平有了新提高。积极推进社区工作“准入制”,制定了《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社区民主自治管理更加规范化。提高了社区居委会成员生活补贴和社区办公经费标准,为符合条件、需财政拨款的社区干部办理了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加强社区硬件建设,投资6700万元,建设“星光老年之家”102处、老年公寓11所、社区办公和公益用房89处、200平方米以上社区服务中心(站)21处,社区活动场所和办公条件有了明显改善。

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及扶贫济困工作成效突出。广泛开展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民工培训,累计培训3.85万人次。拓宽就业渠道,构建了覆盖全区的劳动力保障服务体系,搭建了区、街、社区三级劳动监察网络平台,累计安置就业、再就业7.9万人次,转移农村劳动力7.72万人次。残疾人职业培训、就业安置、康复训练等工作健康发展。工伤、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城乡低保户实现了应保尽保。城乡特困群众救助工作卓有成效,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教育、文化、体育、卫生、人口和计划生育等项工作全面发展。投入近2.5亿元,新翻扩建中小学校13所,行业规划和均衡发展改造学校11所,维修学校112所。通过省级“双高、普九”初评和复评,第14中学跨入省级示范性高中行列,第5中学、第18中学分别通过省级特色示范性高中和市级示范性高中论证,省、市一类中小学校达到45所。“支教”工作力度大、效果好,促进了城乡各级各类教育的均衡发展。群众性文化体育生活丰富多彩,开展各类文体活动3000余场次,成功地举办了区第九、第十届职工运动会。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在全市率先完成了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建成了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抗结核药物耐药性监测项目”代表国家接受了世界卫生组织专家组的检查并受到好评。重新改建了全市首家社区卫生医疗康复中心,建立了全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框架,成为全市唯一的社区卫生服务标准化建设试点区。牙病防治工作步入了全国先进区行列。新建成的新发红十字医院,带动了农村医疗综合服务水平的提高。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进展,被确定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全国信息化建设试点区。处置应急突发事件的能力明显增强,取得了抗击“非典”和迎战松花江水污染事件的重大胜利。物价、统计、审计、国防、侨务、老龄、档案、地方志等项工作均取得了较好成绩。每年为民兴办的十件实事得到较好完成。

五、精神文明、民主法制和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精神文明建设富有成效。积极开展争创省级文明城市建设先进区标兵活动,组织开展了为民守夜、邻居节、风筝大赛、“欢乐江畔消夏运动周”等系列活动,邻里和谐、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社会风气正在形成。文明村(镇)、文明户创建活动扎实有效,新农镇团结村荣获全国文明村称号。

民主法制建设和社会稳定工作进一步加强。深入开展了“四五”普法活动,调解民事纠纷1310起,为弱势群体免费受理法律案件1029件,办理各类公证1.73万件,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1000余万元。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依法行政的能力不断提高。全面落实新的《信访条例》,实行领导包案制度,推进信访工作进社区、进村屯,开展民生民意网上征询周活动,搭建了政府与群众沟通联系的桥梁,稳妥地处理了乡政小区动迁居民上访案、康安商贸职工上访案等73批(件)重点信访案件。加强安全工作,有效地控制了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平安道里”创建活动扎实推进,“两亮一安全”工程增加了居民的安全感。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社会治安状况明显好转。“法轮功”邪教人员的教育转化工作扎实有效。全区政治安定,社会稳定。

政府自身建设水平有了新的提高。自觉接受区人大的依法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报告和通报工作。认真做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的办理工作,累计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34件、政协委员提案350件。回顾总结了本届政府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从政经验、教训26例,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政府各部门处理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明显增强。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机关工作效率普遍提高。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得到有效纠正;强化了源头治腐和治理商业贿赂工作,查处了一批违纪违法案件。加大了执法监察力度,深入开展了机关效能建设,全区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各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的工作富有成效,在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中作出了突出贡献!

各位代表,过去的四年是我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不断发展并取得显著成绩的四年。这四年,我们始终抓住各种发展机遇,积极主动,努力工作,取得了工业园区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社区建设的重大进展;始终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努力为人民办实事、做好事,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凝聚了民心,稳定了社会,促进了发展;始终把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放在首位,努力打造学习型、务实型、负责型、高效型、法治型、廉洁型政府,营造了干事创业的氛围,得到了人民群众的信赖,战胜了前进道路上一个又一个困难;始终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工作部署,积极争取人大、政协、各民主党派、专顾委、离退休老同志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特别是紧紧依靠全区广大干部职工,团结一心,真抓实干,形成了加快发展、争先创优的强大力量。几年来,我区在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计生、残疾人、社区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成绩,先后获得国家级荣誉称号31项,省、市级荣誉称号290项。在此,我代表区政府,向支持道里区发展、并作出突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地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产业层次和经济运行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工业大项目少的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城乡基础设施欠帐较多,长效管理还有不到位的地方;社会事业投入和社会稳定压力还较大;个别公务员作风不实和为政不廉的问题仍然存在;政府职能转变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这些问题,我们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今后五年工作的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

今后五年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认真贯彻、落实区九次党代会提出的工作思路、目标任务和区“十一五”规划,深化体制改革,加快对外开放,坚持自主创新,推进新农村建设,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统筹经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努力把道里区建设成为适宜创业、适宜人居、适宜人的全面发展的现代文明城市先行示范区。

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3%,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0.9‰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工业园区空间布局更加优化。新榆工业园区的环保型、示范性功能更加彰显;太平空港经济区发展高新技术、新型材料和农副产品深加工的能力基本形成;群力工业园区和团结工业园区的资源利用率得到提高;对俄合作产业园得到推进;顾乡地区开发建设水平大幅度提升。高科技、外向型、规模化的工业项目得到一定发展。企业自主创新水平明显提高。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做强做大主导产业,大力推进农业品牌化、标准化建设。以适宜创业为根本,中央大街、兆麟街区、爱建三大商圈建设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以适宜人居为基础,城乡社会保障能力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环境面貌发生新的变化。以适宜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城乡人民的文明素质全面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创造活力明显增强。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学习型、务实型、负责型、高效型、法治型、廉洁型政府建设进一步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管理职能更加完备。

各位代表,今后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区政府将团结和带领全区人民知难而进、奋力拼搏,努力完成本次人代会提出的各项工作任务,把道里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不断地推向前进。

2007年主要工作任务

2007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实施《哈尔滨市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道里区全面振兴规划》初见成效的决战之年,我们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统一部署及我区未来五年的总体思路,突出重点,开拓创新,真抓实干,为实现未来五年的宏伟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2007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5%,区本级财政收入按可比口径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6%,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5‰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2007年重点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坚持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经济发展新跨越

继续实施大项目牵动战略。落实大项目推进机制,在抓好2006年结转大项目的同时,围绕发展农业产业化、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商服业、工业园区等方面,科学谋划、包装、推进一批新的重点项目。积极抓好赴韩国、香港期间招商项目的推进工作,力争使蘑菇系列饮品、马迭尔艾斯欧冰雪发展、白桦茸深加工、五大连池矿泉水生产等项目早落地、早建设、早见效。进一步落实支持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加大对大项目的扶持和跟踪服务力度。同时通过项目招商、网上招商、以商招商等多种形式,选择引进一批现代服务业、高科技工业、产业化农业、旅游资源开发等大项目,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撑力。

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步伐。优化园区产业结构,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医药业、绿色食品加工业、机械制造业、印刷家具业等五大优势产业,形成具有鲜明特色和较强竞争力的园区优势产业集群。加大园区配套设施的招商力度,为企业引进和发展创造条件。进一步加快新榆工业园区建设步伐,力争已签约入园的项目早日开工、早日投产。大力推进土地集约化经营,提高园区土地利用效率。探索园区管理体制,引进物业管理新机制,推进园区健康持续发展。

积极推进以发展农村经济为重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在推进“一镇六村”试点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试点村、屯范围,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继续调整产业结构,扩大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蔬菜生产面积,加快食用菌产业发展。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构建以绿色食品为主导的新型食品加工体系。推进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设,大力发展壮大经纪人队伍,引导农民科学调整种养结构,降低产销风险,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按照全国第二次农业普查工作的有关要求,组织开展好全国第二次农业普查工作。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制定道里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进我区现代服务业持续健康发展。积极扶持区属大型商业企业,鼓励中央红集团、联强公司发展面向城乡居民的连锁经营网点,方便城乡居民的生产生活。发挥中央大街、兆麟街区、爱建三大商圈的辐射作用,带动周边商服、餐饮业向更高层次快速发展。推进城乡路金属材料现代物流园区建设。充分利用黑龙大厦、田地大厦等写字楼发展楼宇经济。加强专业街建设,进一步提升城乡路汽车销售专业街、地段街乐器专业街发展水平。发展壮大绿色生态、冰雪等特色旅游业。推进文化产业、信息产业、金融保险、法律咨询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

二、坚持深化改革,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

继续推进企业改革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争取上级支持,用足用好企业改制各项优惠政策,最大限度的弥补企业改制成本不足。借鉴哈一百改制的成功经验,引进战略投资者,对具备条件的企业进行改制。以改革为动力,引导企业大力发展高科技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安置富余劳动力的新亮点。

进一步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加强属地化财税管理体制调研,使其更加完善、合理。推进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建立规范的政府收支分类体系。继续开展参与式预算试点工作,推行部门预算改革,提高预算的透明度和约束力。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加强财政资金支出监管工作。积极落实政府采购法,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范围,提高政府采购资金规模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社会公共事业的投入力度。

继续深化事业单位配套改革。深化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改革,规范聘后管理办法。推进事业单位工资分配制度改革,建立灵活多样的分配激励机制和多样化的分配方式,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制度,积极推进各项配套改革。

三、坚持建管结合,进一步打造城乡建设新亮点

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及重点工程建设。争取市里支持,提档升级建国街、安国街;推进安字片4条达标街路和乡华街、安阳路土路建设。加大兆麟地区旧城区改造协调推进力度。继续实施危房棚户区改造工程,推进地段街至田地街区域综合改造。加强通村公路建设,争取省、市通村公路建设项目,积极拓宽筹资渠道,年内力争完成通村公路30公里。

切实加强城乡环境的综合整治。以创建省级卫生标兵区为目标,继续加大水冲公厕、垃圾压缩间、环卫工人休息室等环卫设施的建设力度。完善建筑工地文明施工责任制,切实加强基建工地残土拉运超载车辆的管理。深入推进行政执法网格化管理,加大对露天烧烤、空车配货、马路洗车、市场摊区的整治力度。积极做好清冰雪工作。提档升级灯饰亮化和灯饰小品,确保灯饰完好率98%以上。强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建立和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全面提升村容环境。

进一步提升生态型园林城市建设水平。按照规划有特色、建设增亮点、管理上水平的要求,推进新阳、安发2条桥体彩化带建设,提高斯大林公园、九站公园绿彩化水平。严格园林绿化管护标准,全面提升特色景观绿地管理水平。加强协调,推进废弃锅炉房、储煤池、大烟囱拆除工作。继续落实以奖代投激励机制,加大力度改造居民庭院,进一步改善居民居住和休闲环境。加强环境治理,继续做好“安静小区”创建工作。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力争把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全部建设成为生态园林示范村。

四、坚持以人为本,推动社会各项事业新发展

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继续加强街道级社区服务中心和社区服务站建设,完善已建社区服务中心(站)功能,积极开展创建和谐社区活动。建立社区服务新机制,促进社区服务社会化、服务主体多元化。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构筑社区服务网络平台。做好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严格执行社区工作准入制,不断提高社区民主自治水平。

积极做好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及助残解困工作。继续推进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标准化建设,完善区、街、社区三级劳动保障监察网络。大力开展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着力做好农民工就业培训工作,广开就业渠道,确保全年就业和再就业目标任务的完成。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医疗、失业、工伤保险覆盖面,做好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和城乡低保工作。大力发展残疾人事业,新建残疾人家庭康复点450个,继续做好为残疾人及其子女接受中高等教育提供学费资助和残疾人康复就业等工作。实施特困大学生救助工程,推进扶贫济困工作健康发展。

继续推进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卫生、人口和计划生育等项工作。大力实施科技兴区战略,推进技术创新、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引导企业制定中长期产品开发规划,加快产品更新步伐,提高企业产品的竞争力。优化教育结构,做好第七批行业规划学校的启动工作,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注重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努力提高农村学校教学水平。整合现有资源,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继续加强师德教育,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切实加强社区、村(屯)文化活动室和图书室建设。发挥文化体育协会的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城乡文化体育活动。继续加强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完成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标准化建设试点工作。完善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功能,提高重大疾病和传染病的防治与监控水平。加强医疗市场整顿和食品卫生的监督检查,确保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健全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体系,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继续抓好人口和计划生育、物价、统计、审计、国防、老龄、侨务、档案等工作的落实。

切实加强安全稳定工作。把安全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计划,认真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强安全设施、重点行业和送子车辆的安全检查,防止各类重特大事故的发生。认真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努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把影响稳定的矛盾和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采取集中打击、专项治理等措施,依法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

努力做好为民兴办的十件实事。1、完成城市下岗职工就业培训1500人,安置就业和再就业1.2万人。2、建设一处千米以上的街道级社区服务中心和五个标准化的社区服务站。3、扩大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覆盖面,做好城乡低保提标扩面工作,对符合条件的城市低保户、农村特困人员实施大病救助。4、辟建道里区文化活动阵地,建设道里区文化宫。5、新建经纬小学校。6、改扩建太平镇卫生院,组建太平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建设区畜禽疫病防控中心。8、改造居民庭院50个,辟建休闲广场2处。9、协调市有关部门,推进老机场路环境综合整治工作。10、配合市有关部门推进安红街生态景观长廊建设。

五、坚持执政为民,提升政府新形象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自觉接受人大的依法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加强与各民主党派的沟通与联系。完善重大决策调研、专家咨询论证和社会公示听证等制度,提高政府依法决策水平。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和《公务员法》,深入开展“五五”普法工作,提高全民的法制意识和法制观念。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继续推行政务公开,不断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切实保证基层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力。

着力提高加快发展的能力。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不断增强大发展、快发展的紧迫感和使命感,牢牢把握机遇,奋力加快发展。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努力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以改革促进和谐,以发展巩固和谐,以稳定保证和谐,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的惠及人民,使政府工作更加符合实际,贴近群众,从而使政府的执政能力不断得到新的发展和提高。

努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继续落实“八项制度”,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积极推进行政服务中心和电子政务建设,完善道里区民生民意网上征询长效机制,搭建政府与企业、与百姓的互通平台。大力加强政风建设,不断增强机关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切实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最大限度地为企业和百姓提供服务、排忧解难。

树立廉洁勤政的良好形象。加强经常性的廉政教育,提高公务员的拒腐防变能力,强化源头治腐和商业贿赂治理工作,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深入开展效能建设,加大执法监察力度,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部门的监督检查,切实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大力弘扬求真务实之风,深入调查研究,体察社情民意,努力为人民办实事、做好事,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勤劳智慧的道里人民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展望未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区政府将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带领全区人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全面完成本次人代会确定的各项任务,为把道里区建设成为适宜创业、适宜人居、适宜人的全面发展的现代文明城市先行示范区而努力奋斗!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 道里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电话: 84541585 地址: 哈尔滨市道里区工部街66号
黑ICP备14006225号-1 黑公网安备23010202010149号 网站标识码: 2301020001
哈尔滨市道里区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