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浏览道里区人民政府网站 | 关怀版 | 无障碍浏览 简体  繁体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7年12月27日在哈尔滨市道里区

  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区 长  肖 彬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2017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的依法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紧依靠全区人民,深入推进“两部”发展战略,圆满完成区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

  ——经济转型升级迈出坚实步伐,发展质量效益持续提升

  一年来,我们全面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定向施策、精准发力,经济实现稳中有进、好于预期。

  经济发展质量、效益、结构持续向好。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00亿元,同比增长7%,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5:27.5:70,经济发展质量进一步提高。预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分别增长10%和7%。我区连续4年入选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区域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预计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4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7.5%,总量位列全市各区县之首,其中,税收收入预计完成62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97%,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同比分别增长7.5%和8.5%,发展效益进一步提升。全年推进市重点产业项目38个,已完成投资57.7亿元,占年投资计划的118.8%。王府井百货、华夏银行、国际汽车二手车交易中心等10个项目实现竣工,大飞机循环再制造、中邮物流园等产业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发展后劲日益壮大。

  现代服务业对经济增长拉动力显著提升。金融、文旅体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活力和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进一步提升。爱建地区和群力东区两大金融产业组团持续壮大,服务全市、辐射全省的金融中心地位日趋彰显。新引进国投穗甬等各类金融企业17家,哈尔滨创新金融产业园各类金融企业增至48家,园区内企业注册资产实缴到位50亿元。为全省中小微企业及个人用户融资231亿元,处置金融机构不良资产72亿元。金融业税收占全区税收总额比重达10%以上,金融业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巩固。文旅体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启动中央大街辅街提升改造工程试点街区的规划设计工作,哈尔滨群力湿地外滩公园一期工程完成工程量85%,部分区域已对外开放。北方文化商品交易中心建成运营,都市文化旅游综合体、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成功签约,吉尼斯乐园、外滩游艇汇等项目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开工。成功举办首届鱼灯节,长岭湖冬捕冬钓系列旅游活动影响力持续提升,全区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到23家。科技创新成效明显。预计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20亿元,同比增长10%,专利申请1800余件,专利授权700余件。深化与高校、央企、科研院所全面合作,通过股份合作方式搭建“政校企”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科技创新引领发展的步伐进一步加快。成功引进哈工大国家大学科技园和哈工大技术转移中心,成立哈尔滨市城市公共安全研究院。加快推进军民融合产业园建设,引进军民融合项目7个,打造军民融合项目的研发孵化、加速和生产承载区。彩格设计智造集团荣获国家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全区孵化器入孵科技企业达到232家。道里区跻身2017年全国“双创”百强区。

  新型工业补短板势头看好。新榆开发区获批享受省级工业园区政策,组建新榆基础设施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完成园区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工程的土地审批和工程设计,产业承载空间将拓展到3平方公里。启动实施智能制造产业园标准化厂房建设前期工作,新干线高铁闸片、优方水务净水设备等一批科技项目相继签约落地。传统工业企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园区土地利用效率持续提升。目前全区规上工业企业达到85家,预计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增幅位列全市第一。

  都市农业稳步发展。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农村综合改革取得较好成效。农村土地确权工作通过国家农业部平台验收,第一批17424户确权颁证工作全面完成。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迅速,佰益、新世纪、松森等12个企业跨入省、市龙头企业行列。农村劳动力转移4.3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6.1亿元。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循环农业。投入扶持资金近千万元,引导和鼓励种植业结构调整,实现“一减三增”1.5万亩,土地流转5000亩,发展订单农业8000亩,800亩中草药种植试验成功;全年新增温室和大棚620亩,新建低温贮藏库3万平方米,棚室总面积和窖储面积分别达到8504亩和10.4万平方米,居全市之首。畜牧养殖业呈良好转化态势,牧场化、特色化、生态化养殖格局逐步形成。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蓬勃发展。

  ——改革开放全面深化,经济发展活力持续释放

  一年来,我们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激发和释放市场潜能。

  各项改革扎实推进。积极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全国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全国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区、全省实践运用“四种形态”试点区工作取得积极成效。“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实现了“多证合一、一证一码”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出台区级领导联系服务重点企业制度,全面推行“营改增”税制改革,为企业减负16.6亿元。全面完成15个村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股份量化试点的清产核资及人员身份确认工作。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组建哈尔滨松江文化旅游集团公司,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和竞争力。

  对外开放实现新突破。坚持走出去、引进来并重,全面加强与深圳市的对口合作,与深圳市福田区建立了友好城区,我区在深圳市集中签约大项目20个,总投资293.9亿元。积极对接国内外前沿优势产业,大力引进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中以现代农业产业园规划和招商工作取得显著进展,与芬兰企业签署合作共建冰雪运动设备产业园协议。临空经济区跨境电商产业园启动建设,产业发展层次得到提升。实施专业化、平台化、靶向化招商,全年新签约项目60个,其中百亿元以上项目2个,十亿元以上项目15个,签约项目的数量、体量和质量均创历史新高。预计全年完成进出口额6850万美元,同比增长6%。预计全年实际使用内资162亿元,实际使用外资1.84亿美元,超额完成市下达的任务指标。

  ——宜居宜业城区建设扎实推进,城乡综合承载功能持续提升

  一年来,我们把改善生态环境和提升城乡承载功能作为重要抓手,全面加强城乡建设和综合治理。

  宜居水平明显提高。重点实施棚改征收征地净地项目12个,建成回迁安置房6905套,4176户居民喜迁新居。持续提升道路畅通环境,完成职工街、地工街及火车站北广场周边道路打通工程。拆除龙葵路历史遗留5年违法建筑,龙葵路实现双向通车。大中修道路9条,维修车行道215条、人行道237条。建成农村公路18公里。新建、维修及提档升级公厕95座,无障碍公厕比例达到80%。有效应对并妥善处置了民安街211号楼房地下室塌方险情,成功排除了安全隐患。积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施14个村屯生活饮用水安全改造,5030人喝上放心水。9个街道试点先行,深入推进袋装垃圾收运工作,设立移动式压缩连体箱5处,在全市率先建成大型智能化固废处理中心和农村垃圾压缩站,覆盖区域内生活垃圾密闭运输率达到100%。

  生态治理更加有力。坚决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统筹区域生态环境治理。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淘汰建成区及工业园区10蒸吨以下燃煤小锅炉259台,新增集中供热面积225.5万平方米,全面完成中央环保督导组反馈整改任务。黄标车淘汰整治工作进展顺利。出台扶持政策鼓励秸秆综合利用,年清洁利用秸秆3500吨,秸秆收集作业面积和综合利用率稳步攀升,太平镇立业村被确定为哈市秸秆综合利用建设试点村。在全省全市率先全面建成“河(湖)长制”,被省市确定为示范单位。开展松干治理征林征地、清河专项行动、滩涂封闭式管理等工作,长岭湖跻身省级湿地公园。完成高效节水项目2400亩,在全市水资源考核中位列主城区第一名。新植树木4万株,新增绿地7.54公顷,绿化覆盖率达到44.6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6.24平方米。

  精细化管理深入推进。市、区政府和企业共同投入3.2亿元,在全市率先开展了“消灭蜘蛛网、梳理外挂线”暨“庭院即我家”整治行动,基本完成了全区379条街路、1581个庭院、11556个楼道“外挂线”整治任务,并重点对抚顺、新阳街道105个庭院、185栋楼、858个楼道进行了17项综合整治工作。在全市率先开展了“僵尸车”、“猫冬车”清理整治行动,共清理车辆1780台。加强基建工地、市场摊区、户外牌匾广告等专项整治,处理各类举报案件16000余件,清理街路2500余条次、占道商贩4000余人次,拆除违章建筑2.5万余平方米,市容形象显著提升。以打造无积尘示范街区为牵动,探索推进“五化”保洁模式,道里区成为全市环卫系统清扫保洁精细化标杆。完成区数字城管四级平台建设,改造升级智慧城管平台,智能管理水平有效提升。

  ——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保障能力持续增强

  一年来,我们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深入实施民生“四项计划”,不断提升公共服务供给质量,民生投入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5%以上,全面完成为民兴办的实事。

  教育质量稳步提升。系统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工作,集团化办学向纵深推进,城乡、校际间的办学水平差距不断缩小,尚志幼教集团示范带动作用凸显,中职教育领跑全省、享誉全国,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投入500多万元,用于奖励先优教师,并在全省率先开展全员教师免费体检。新翻扩建及加固改造中小学校60所次,工程量创历年之最,城乡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启动建设“智慧教室”试点校30所,教育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卫生健康事业全面进步。全省面积最大、智能化程度最高的群力家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式挂牌运行,区中医医院、康复医院等重点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创新实施“3+2+1”紧密型医联体模式,在全省率先启动实施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签约率达59%。全国区县级唯一开展的国家级脑卒中防治项目,两年目标人群筛查率达70.02%。共乐、建国、通江卫生服务中心跻身全国百强,太平镇医院荣获全国群众满意卫生院,区妇幼健康工作获得“国家级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区”光荣称号,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连续三年稳居全市第一,“云绩效”成功跻身全国十强。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稳步提升。高质量通过文化部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创建中期督查工作。大力推进全区综合文化站、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标准化创建工作,打造“馆店合作”等文化品牌84个,“街角艺术”入选文化部《文化馆蓝皮书》,在全省率先建成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和10分钟群众体育健身圈。培育壮大各类文化队伍376支,成功举办各类文化惠民活动千余场,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等国家和省市奖项82项。成功协办第二届哈尔滨国际马拉松比赛。全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位居全市第一。大力弘扬道德模范和工匠精神,开展“三下乡”等群众性节日文化活动千余场次,新桥小学被评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志愿服务工作连续五年位列全省第一,城乡文明程度明显提高。社会保障能力日益增强。完成城镇新就业1.4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工程社区荣获“国家级充分就业社区”称号。开展“阳光低保”行动,实施动态管理,动态调整997户1589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完成扩面8.58万人,减免医疗资金206万元,实现应保尽保、应查必查、应清必清。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作用不断发挥,发放救助金6975.7万元,救助4.6万人次。投入206万元购买服务,培育孵化“心视界”等28个专业社会组织,先期试点开展的“十助”为老服务项目,惠及服务老人34119人次,“暖心工程”为老服务项目荣获国家级优秀组织奖项。颁发棚改回迁居民不动产产权登记证4484户,发放廉租补贴670万元,240户廉租户通过摇号取得实物配租住房,完成8318户供热保障对象资格审查,补贴资金282.5万元。社区建设成果显著。300平方米标准化村社区服务中心达到80%以上,试点打造了抚顺、通江智慧社区,开创“互联网+便民服务”新模式。开展“星级和谐社区”创建活动,五星级和谐社区达到16个,成为全省唯一申报民政部“全国农村社区建设示范区”的创建单位。新一轮《道里区妇女儿童发展规划(2016—2020年)》颁布实施。第十一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顺利推进。

  ——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大局持续稳定

  一年来,我们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政府各项工作,把稳定作为政府工作的基本保障,全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持续提升。

  民主法治建设不断加强。“六五”普法成果丰硕,荣获国家级荣誉2项,“七五”普法工作开局良好,“法律七进”活动不断引向深入,法律援助范围不断拓展,推进公检法法律援助站建设,社区累计矫正1400余人,受理案件351件,直接挽回经济损失500余万元,成功申报“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先进集体”。安全稳定工作扎实推进。积极开展“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年”活动,全区安全生产形势基本稳定。新建微型消防站547个,有效提升了基层末端火灾防控水平。成功推动居然之家和月星家居两个国家级重大火灾隐患单位落实整改责任并摘牌销案工作。开展“信访积案化解年”活动,下大力气落实“三到位一处理”,构筑多元联动调解工作格局,打造阳光信访、责任信访、法治信访和服务信访,全年化解信访积案57件,办理上级交办的信访案件127件,办结率100%,全国“两会”和党的十九大期间,实现进京非访“零登记”,获得市委市政府表彰。全面推进“食品安全示范区”创建工作,创新实施阳光厨房网上监管,满分通过国务院食品安全督导检查,受到市政府通报表彰。市场监管标准化所建设在全省得到推广,市场监管工作在全市企业评议行政执法服务满意率达100%。在全市率先启动实施电梯智能化监管工程,对全区7100部电梯进行了普查认定。平安道里建设不断深化。扎实开展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深入实施“天网”和“地网”建设工程,完成首批16个街镇、110个社区综治中心建设工作。启动群力地区视频监控建设工程,打造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升级版。全社会预防、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明显提升,严厉打击侵犯群众利益的盗抢骗违法行为,利用两个月时间,侦破了公安部挂牌督办的建国以来区域跨度最大、团伙成员最多,受害群众最多的“11·6”特大接触型诈骗案件,全区刑事案件发案率逐年下降。道里分局出入境管理科荣获“全国优秀公安基层单位”荣誉称号。

  ——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行政效能持续提升

  一年来,我们把打造廉洁高效服务型政府作为自身建设的目标,着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切实提高施政水平和服务能力。

  坚持把依法行政贯穿于政府各项工作始终,强化法治思维,不断提升依法行政能力。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坚决执行区政府重大决策事项向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制度,全面提升区政府重大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法制化水平。办理三级人大代表建议181件、政协委员提案105件,办复率达100%。持续优化发展环境,完善了重点项目审批、众创企业服务和集群企业注册三条绿色通道,设置网上办事便民自助区,提高了企业、群众办事效率。道里区被确定为全省唯一“全国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区”。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我省两次重要讲话精神,大力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整治“四风”,强化行政问责,立案审查194人,有效净化行政服务环境。

  国防、人防、民族宗教、侨务、外事、审计、统计、地方志等工作取得新进展。

  各位代表,2017年取得的每一项成绩,都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区人大的依法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得益于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敢于担当和攻坚克难,得益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和驻区单位、离退休老同志以及所有关心道里区发展各界人士的鼎力支持和无私奉献。在此,我代表道里区人民政府向所有关心支持道里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综合经济实力与发达城市中心城区的差距较大,经济外向度、国际化水平不高;一些重点领域改革任务繁重,改革开放仍需向纵深推进;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和制度创新的系统集成仍需加强;新旧动能正在转换中,旧动能减弱和新动能不足双重压力仍然较大;城乡公共服务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社会治理、城市管理的精细化水平仍需提高,大气、水、土壤等环境治理工作仍需大力推进;少数干部担当能力不足,不想为、不会为、不敢为现象依然存在,影响发展环境的问题时有发生。对于上述问题我们必须勇于面对,并下大力气解决,力争把各方面的工作做得更好更扎实。

  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任务

  2018年是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改革开放40周年,更是我区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之年,做好明年工作意义十分重大。

  按照区委十一届二次全会部署,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贯彻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战略部署和工作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大力实施“东部大提升,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科技创新和改革开放为动力,以产业项目建设为牵动,以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为重点,以最大限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以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依法治区为保证,全力建设“高端服务业集聚区、临空产城融合区、都市农业先行区、文化旅游先导区、创业创新示范区和生态宜居引领区”,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道里区全面振兴发展新征程上加速前行。

  2018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左右。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按可比口径增长5%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地区生产总值同步增长。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全面完成市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为实现上述思路和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七个方面工作。

  一、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坚持把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作为经济工作的指导原则,加快构建更高效率和更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我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做强金融产业。积极引进融资担保、投资基金、商业保理、融资租赁、普惠金融、信用服务等新型金融业态,打通普惠金融服务中小企业的最后一公里。充分发挥哈尔滨创新金融产业园企业投融资服务中心的辐射带动作用,为全省中小微企业提供优质专业金融服务,着力破解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难题。加快推进哈尔滨创新金融产业园二期建设,依托承租的商业物业启动建设产业园科技金融中心,推动普惠金融区、总部金融区及科技金融中心三位一体发展,吸引国内外金融机构在我区设立后台服务中心或业务机构,引进专业化的金融服务外包企业,全面拓展区域金融承载功能。积极创建国家级绿色金融示范区。

  做实文旅体产业。大力推进“文旅体融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着力培育一批特色创意基地、创意街区、创意小镇,加快“文化旅游先导区”建设。积极培育和引进全域旅游核心产品,着力推动旅游、文化、体育、健康、时尚产业融合发展,按照国际化、特色化、产业化、生态化的要求,规划建设好空港小镇、中以农业小镇、印象哈尔滨小镇等一批特色小镇。积极培育和发展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加快传统商圈和大型商贸企业向休闲、体验式消费服务转型。争创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努力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

  做大总部经济。加快政企合作总部基地建设,对全区空置楼宇推行“政企合作、零地招商”新模式,力争政企合作总部基地增加至10个。认真做好浙商总部、俄速通总部、国际金融中心等一批总部基地筹建工作,推动川航总部等一批航空公司总部项目开工建设,积极谋划群力西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

  壮大实体经济。围绕“中国制造2025”示范城市和基地建设,依托哈尔滨临空经济区、新榆开发区、军民融合产业园区,发展壮大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现代物流、跨境数字贸易、新材料、新能源、碳汇等产业,加快推进大飞机循环再制造项目建成达产。全力推进华联真真防伪、3D打印等深哈合作项目开工建设。深入推进新榆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集约、高效利用土地资源,重点发展高端制造、工业设计与研发等产业,加快推进以现代轨道交通为代表的智能制造产业园区一期6栋标准化厂房建设,进一步优化区域内产业结构,加大腾笼换鸟力度,通过引入新项目推动老企业转型升级。加快培育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主体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二、加快培育壮大新动能

  坚持以改革促振兴,以创新增活力,切实把改革创新落实到培育壮大新动能上来。

  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区,引领和培育发展新动能。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推广我区与哈工大、央企股份合作共建平台的成功经验,深入推进“政产学研”融合发展,加强与驻哈高校、科研单位及龙头企业深度合作,大力推进军民融合产业园、阿里大健康产业园、黑龙江国际设计中心、百度人工智能双创中心和文创产业园建设,形成一批政府引导、企业主导、高校支撑的“政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平台。依托我市央企众多的优势,加快以民营企业为重点的产业链配套体系建设,打造10公里产业配套圈。大力推动创新创业。积极支持鼓励各类孵化器建设,鼓励孵化器与各类创新创业要素、主体及第三方服务机构对接,构建“孵化器+资源网络”,营造主体协同、要素聚合、机制健全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孵化培育100户“专精特新”的创新型小微企业。积极引进高端科技人才。用足用好省市区吸引和培养人才的政策措施,提供高端人才公寓50套,为引进的人才落户、子女入学和开展科技创新工作提供全程保障。全年新增科技型企业200户以上,高新技术产值增长10%以上。

  扎实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激发振兴发展的内生动力。积极推进中央和省、市重点领域改革工作,高质量完成国家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工作。以“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服务优”为重点,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实施流程再造,加快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全面取消审批事项弹性时间,明确最短时限。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引进战略投资者参与国企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进政府扶持企业EPC代建制。探索公立名优幼儿园办学体制改革。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改革,探索由三甲医院托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新路子。扎实推进综合执法重心下移到区的城市执法体制改革。

  以提高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培育壮大新动能。聚焦“四新”经济,深入推进专业化、靶向化、平台化引资、引技、引智,把好产业领域关、集约用地关、财税贡献预期关和建设周期关,切实提高招商引资项目质量、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加大深哈合作力度,在发展科技创新、飞地经济、人才培养、股权基金投资等方面寻求突破,大力引进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碳汇等产业,持续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

  三、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城乡统筹、融合发展、顶层设计机制和政策创新上想办法、求突破,加快建设都市农业先行区。

  深化农村各项改革。积极探索三权分置改革的有效实现形式,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成10个行政村的股份权能改革,盘活农村集体资产,多途径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引导条件好、有基础的村屯成立农村股份合作公司(合作社)开展项目经营,培育壮大农村集体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推动土地经营权流转,鼓励支持工商资本投入农业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计划完成农村土地流转面积1.5万亩,扶持一批带动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新型经营主体,实现规模经营、提质增效。

  加快都市农业发展。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设施农业发展,新建棚室300亩,提档升级农业科技园区和种养殖基地。继续实施蔬菜产业发展扶持政策,以品牌建设、三品认证和质量追溯为重点,积极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培育选树“立业田园蔬菜”、“绿品园”等优质农产品品牌8个,新认证绿色农产品标识10个。大力发展以太平镇立业村、新发镇二场村、榆树镇新乡村和新农镇新兴村等“菜、菌、果、花、药”为主的特色种植基地,搭建“互联网+农业”平台,促进农业向标准化、规模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加大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力度,推动畜牧业向特色化、生态化、现代化方向发展。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打造新乡村等特色果品采摘小区和休闲农业旅游观光带,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加强农村道路建设,推进农村路网向生产基地延伸。实施江南中环路、薛程路、哈尔滨至双城路等农村县级道路亮化52公里。继续实施农村饮水提升计划,完成21个村屯改水工程,解决10352人饮水难题。深入实施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以改造维修村屯破旧公厕为重点,积极推进“厕所革命”,逐步向农户延伸,补齐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短板。抓好畜禽粪便、农膜等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全程无死角推进种养业清洁生产。着力探索秸秆燃料化、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等利用途径,进一步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完善农村保洁队伍,实现村屯保洁全覆盖。新建农村垃圾压缩站3个,建成“村收集、镇集中、区统一处理”的农村垃圾清运体系,逐步实现城乡垃圾处理方式接轨。打造区级“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8个。

  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强化村级换届选举离任审计,选齐配强“两委”班子,发挥好“头雁”作用。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强化村务公开,保障农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加强农村法治建设,引导支持农民理性表达合理诉求、依法维权和化解矛盾纠纷,提高农村干部群众的依法治事、依法管事、依法办事水平。完善村规民约,健全一事一议制度,切实把村级事务的决策权交给群众。深入开展农村“星级村屯”、“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等创建活动,引导广大村民讲文明、改陋习、树新风,以村风带民风促家风,全面提升农民素质。

  四、加快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按照省委“省会城市建设提档升级三年行动”要求,突出问题导向,以“四治两提”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为抓手,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

  增强城区载体功能。提升城市交通效率,大中修及维修养护道路249条,提档升级人行道41条。打通河源街、河梁街微循环。投建公共停车场5座,缓解商业中心区停车难问题。实施河洲街54、煤五二期、朝鲜屯04地块、水源地等棚改及危旧房改造项目。全力做好机场迎宾路沿线33栋整治后失修楼体消险维修工作。加快推进城区厕所建设和旅游厕所改造提升,三年新建公厕100座。巩固“庭院既我家”整治行动成果,继续实施老旧小区庭院综合整治,投入3000万元对200个庭院、楼体进行17项综合整治、提档升级。

  提升城区精细化管理水平。落实落靠全市“智慧城市三年行动计划”,整合资源,多元投入,在全市率先建设数字城区、智慧城区。投入500万元,以群力金河公园、音乐公园为试点,建设全覆盖WIFI系统。改造升级区城管信息平台,提高信息采集和案件处理效率。持续推进“美丽城区”创建工作,从严整治背街背巷、居民庭院脏乱差问题,健全完善人机结合清扫保洁作业体系,机械化清扫保洁作业率提升到85%,保持城区环境面貌常净常新。强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城区建设,逐步完善专业化垃圾收运体系,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进社区、进校园、进机关活动,确保城区垃圾无害化处理。高标准做好清冰雪工作。继续保持打违高压态势,加大市场摊区规范化管理力度,打造市级文明示范摊区3处。大力开展户外广告牌匾规范化专项整治,投入700万元,打造新阳路、友谊路、通江街3条规范牌匾示范街路。严厉打击非法营运行为,大力开展街面秩序整治,打造透笼地区街面秩序示范区。完善物业服务“红黑榜”、信用服务等级考评,结合拆炉并网和老旧管网改造工程,推进供热主干管网跨区域、跨企业联网,提升供热突发事件抢险能力。成立道里区物业管理基础设施运营公司,统一管理弃管(退出)老旧小区,破解社区物业服务站临时接续服务不足问题。

  打造城市双修示范区。以哈尔滨市入选第二批全国“城市双修”试点城市为契机,全面加强城区环境改造、微改造,提升城市环境面貌。大力推进红专街修补改造工程,消除房屋安全隐患,保护文物建筑历史文脉,改善街区环境,为中央大街及其辅街改造升级探索经验,将通江街及周边区域打造成为“城市双修”示范街区。

  强化生态环境整治。持续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加大重污染天气的监管力度,加强城乡结合部和农村烟尘污染集中整治,持续监督供热企业的服务保障能力,严格执行秸秆禁烧,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全面实行“河(湖)长制”,完成“一河一策”编制,构建河长大数据平台,探索实行社会化、精准化、专业化管理。持续开展河道清障执法行动,严控水源地污染,严厉打击涉水违法行为,完善群力外滩生态修复管理。优化城区生态环境,实施绿彩化项目28项。全年新增绿地108公顷,绿化覆盖率达到46.8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7.56平方米,绿地覆盖率和绿地率在全市率先接近国家园林城市标准。推进长岭湖省级湿地公园和田园综合体建设,努力打造“冰城夏都、水韵道里”秀美环境。

  五、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实施民生“四项计划”,妥善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增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增加有效供给。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深入推进全国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深化学校管理、办学体制、课程教学和评价改革,加强校长、教师、教研员和管理人员“四支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施紧密型集团化办学,不断缩小义务教育区域、城乡和校际差距。强化学前教育的普惠性和规范性,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中教育多元特色发展、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新建扩建松南学校、博雅学校和爱建学校,维修加固校舍50个,引进国内外优质教育机构落户群力新区,启动教育城域网和云平台建设,提质扩面“智慧教室”,加快教育现代化。全力打造健康道里。完成区中医院、康复医院项目建设,改迁2110平方米工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高群力新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大力发展区域医联体,优化分级诊疗制度,推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扩大专科医联体建设规模,加快“医养结合”发展。深化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全面推行“公共卫生服务券”便民惠民方式,持续提升基层公共卫生和计生服务水平。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加快区文体中心场馆建设,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力度,广泛开展文化惠民活动,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标准化、社会化。加快推动中国木雕馆暨于志学美术馆升级改造工作,打造智能型群力体育公园,着力培育体育社会组织,推进体育文化创意、体育旅游等新兴产业发展。着力擦亮“魅力外滩”国际文化节、首届“书香道里诗歌节”等文化新名片。投入200万元,面向市民发放10万张“普惠全民阅读卡”,面向困难群众发放1万张“特惠文化消费卡”,提供文化消费优惠服务。启动文物保护“四级联动”管理机制,保护好文化遗产。认真做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

  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完善救助机制。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积极培育扶植社会组织发展,继续加大公益创投项目实施力度,不断满足城乡居民多元化需求。创新服务模式,建立社会组织独立运营的居家养老照护中心,深化“十助”为老服务。制定出台《道里区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促进社区治理“城乡一体化”发展。大力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残疾预防和残疾康复服务。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困难群众住有所居。全力推进8万户居民历史遗留产权证办理工作。

  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兜住民生底线。“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加强城乡一体化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建设,打造全省全市示范性实体用工市场。以创业带动就业,实现城镇新就业1.5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8500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4.2万人。强化劳动监察,完善困难群众扶持联席机制,出台《道里区社会救助工作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打造“10+1+N”救助服务体系。加大医疗、教育、住房、取暖、临时、殡葬等救助力度,让困难群众心里有温暖、生活有奔头。

  六、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化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着力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制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营造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的安全发展环境。

  着力抓好安全生产。筑牢安全发展理念,严格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强化“三个责任”,全面开展城市风险点、危险源普查和隐患整治工作。加强基层安全监管执法队伍建设,每个街镇新增3名专职安全监管执法员,逐步完成4个镇专职消防队伍建设,新增社区微型消防站100个,提升“三知四会一联通”水平。加快推进电梯智能化监控工程,两年内完成全区7100部电梯“黑匣子”安装工作,为全区居民饮用水水箱安装监控探头,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坚持问题导向,夯实信访工作责任,依法及时就地解决群众诉求,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加强法律服务队伍建设,完善信访法律服务中心职能,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确保各类信访问题和矛盾纠纷排查到位、信访案件包保到位、不稳定人员稳控到位、有理访案件化解到位。

  提高社会治安防控能力。扎实推进“雪亮”工程建设,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切实加强维稳、综治、反恐防暴、禁毒等工作,坚决依法打击和惩治黄赌毒黑拐骗等违法犯罪活动,强化群力东区警力布控,增设公安派出所,保护群众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增强安全感。全力做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自然灾害、事件灾害、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事件的发生。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扎实开展文明创建活动。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巩固提升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广泛开展各级文明单位创建与农村结对共建活动,有效推进以城带乡文明建设。打造志愿服务领军品牌。不断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培育青年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严把食品安全关。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最严”要求,率先在全市全面争创食品安全示范区。与公检法司及银行等部门形成合力,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建立食品生产、流通、销售、追溯的联合惩戒机制。全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将早市、夜市、超市食品安全作为监管重点,按照“源头严防、过程严管、风险严控”要求,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行为。对中小学校、幼儿园、养老机构实现阳光厨房网上监管全覆盖。成立食品和食用农产品专业检测机构,加大对社会关注、百姓关心食品和食用农产品的检测力度,坚决守住“舌尖上的安全”。

  七、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做好今年政府工作,要始终坚持党对一切工作领导,始终坚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努力提高施政水平和服务能力。

  转职能提效能。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加强和创新监管,强化社会公共服务。坚持问题导向,再造工作流程,规范行政程序、行为、时限和裁量权,加快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增强公信力和执行力。创新监管方式,强化底线监管,着力提高事中事后监管的有效性,切实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强化各级为企服务意识,逐级逐项落实国家和省市服务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切实把政策和服务打造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催化剂和助推器。

  强法治促规范。深化法治政府建设,加强行政执法人员培训,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全面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推进“七五”普法工作,提升全民法治意识。严格执行“双随机、一公开”和依法“决策、执行、管理、服务”工作机制,加强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切实增强征地补偿、拆迁安置、保障性住房、市政服务、义务教育等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政务事项的透明度。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坚持重大事项向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制度,健全风险评估、专家咨询、公众参与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程序,努力提高政府行政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

  改作风倡廉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有关作风建设的重要批示,坚定不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紧盯重要时间节点和“关键少数”,对隐形变异、顶风违纪绝不姑息,严防“四风”问题反弹。旗帜鲜明惩治腐败,严查破坏发展环境、生态环境等失职渎职问题,从严从重处理涉及民生领域的违纪违规案件,保护和激发企业家创新精神,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强化纪律教育和警示教育,加强机关作风整顿,加大执法、审批等窗口单位工作人员的监督力度。出台政府内部层级监督办法,扎紧制度笼子,严格执行“一岗双责”、“一问三责”,精准实践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全力打造适应新时代、担当新使命、展现新作为的公务员队伍。

  勤学习强素质。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强化“意识”,坚持“四个自信”,精心组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强化干部职工始终对党忠诚、对领袖忠诚、对人民忠诚、对事业忠诚意识。把学习作为一种工作责任和精神追求,大力推进机关公务员学习制度化、常态化,全面提升“八个本领”,进一步拓宽干部教育培训渠道,开展精准化定向式专题培训,切实解决“知识恐慌”、“本领恐慌”的问题,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公务员队伍。

  各位代表,实现2018年的发展目标,前景光明、任务繁重。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团结和带领全区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真抓实干、砥砺前行,为实现道里区全面振兴发展、谱写现代化黑龙江的哈尔滨篇章而不懈奋斗。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 道里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电话: 84541585 地址: 哈尔滨市道里区工部街66号
黑ICP备14006225号-1 黑公网安备23010202010149号 网站标识码: 2301020001
哈尔滨市道里区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