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浏览道里区人民政府网站 | 关怀版 | 无障碍浏览 简体  繁体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

  ——2020年12月29日在哈尔滨市道里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区 长  董继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十三五”时期及2020年工作回顾

  “十三五”时期是道里区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领导下,在区人大依法监督和区政协民主监督下,区政府团结带领全区人民,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东北振兴和龙江发展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实施“两部六区”发展战略,全力以赴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经受住新冠肺炎疫情、台风和暴雪的严峻考验,圆满完成“十三五”时期各项目标任务,获得国家级荣誉32项、省级荣誉34项,谱写了道里区科学发展新篇章。

  “十三五”时期,是经济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狠抓招商,大上项目,共推进实施省、市重点产业项目59个,主要经济指标稳步增长,“十三五”前四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5.9%,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连续多年位居全市行政区第一,经济总量和效益迈上新台阶。经济结构持续优化,金融业和服务业集聚发展,新经济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0%以上,李克强总理视察哈尔滨期间,对我区培育壮大新动能取得的工作成效给予了高度评价。

  “十三五”时期,是城乡综合承载力扩容提质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加快推进群力新区开发建设,中央大街商务区改造提升初见成效,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改造、外挂线整治、松花江水源地上移、群力西污水处理厂、临空污水处理厂等重大城建项目和民生工程稳步实施。农村路网建设、饮水工程、厕所革命、垃圾收运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城市管理机械化覆盖率全面提升,精细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承载和吸纳产业的能力不断提升,形成以产兴城、以城促产的产城融合发展新格局。

  “十三五”时期,是改革创新步伐持续提速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全面深化改革,在全市率先启动“全科服务+网格”管理试点工作,荣获全省唯一全国街道服务管理创新实验区称号。全国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经验做法全国推广,全省唯一的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通过中期评估,农村土地确权和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放管服”改革、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有力推进,在全省首批推出“一件事”综合办理,84项政务服务事项延伸至社区,“办事不求人、道里好办事”成为享誉全省的营商品牌。

  “十三五”时期,是民生福祉持续夯实增进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坚持民生优先,持续加大民生项目投入力度,每年民生投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超过75%,城乡居民收入与GDP增速持平。实施就业优先工程,城镇新增就业6.52万人以上;在全国区县级唯一开展脑卒中预防筛查,家庭医生签约等公共卫生服务受益人口超过80万;通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终期评估,公共文化供给能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和满意度大幅提升。荣获全国残疾人之家荣誉称号。

  “十三五”时期,是凝心聚力打赢“三大攻坚战”的五年。五年来,扎实推进三大攻坚战,制定出台《农村济困救助工作实施方案》,加大对实际生活困难的非低保、非低收入家庭群体的帮扶救助;生态环境明显好转,群力外滩湿地成为全省标志性湿地长廊,城区燃煤小锅炉拆并全面完成,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河湖“清四乱”等工作成效显著,环境质量全面改善;坚持底线思维,树牢红线意识,深化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坚决打击非法集资等违法违规金融活动,全面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底线。

  各位代表,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重大疫情,我们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总要求,不折不扣落实省市工作部署,在区委领导下,坚决扛起疫情防控的政治责任,第一时间启动联防联控机制,构建战时指挥体系,克服中心城区人口密集、人员流动性强等不利因素,精准发力、靶向施策,坚决遏制疫情蔓延扩散势头,全力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社区防控得到孙春兰副总理的高度评价,梁志波等5人荣获全省抗击疫情先进个人称号,区应急局、行政执法局荣获全省抗击疫情先进集体称号。

  坚持生命至上,筑牢安全屏障。建立区级领导包街镇、街道干部包社区、社区干部包楼道、镇领导包村、村干部包户的多级垂直包保责任体系,压实疫情防控责任,严守国门、城门和社区(村屯)门。疫情期间,全区共增加1420名社区工作者,增选1.2万名楼道长和网格员,对1115个老旧小区、44个村实行区块隔离、封闭管理,专人24小时值守出入卡点,全面落实“四早”“三件宝”等疫情防控要求。充分发挥全民测温、购药登记、发热门诊回访等“哨点”作用,推动隐患排查关口前移,梳理辨识“龙江健康码”后台数据3000余万条,排查核实大数据推送重点地区返哈人员信息20余万条,甄别安置境外返哈人员1000余人,隔离密切接触者2400余人。

  坚持精准施策,实行分类管控。疫情期间,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单位,实行拉网式排查和全时段管控。组建专班对辖区大型商超、餐饮企业、农贸市场进行定期全面巡查,压实企业疫情防控主体责任。组织行业部门制定防控指导规范,按战线对“九小场所”分兵把口。对全区103家养老机构、9家监所实行全封闭式管理。指导全区中小学校建立应急预案、备齐防疫物资,有效应对突发状况。严格落实公园、景区预约、限流措施,劝导疏散聚集人员。强化公安、交通、执法、卫健等部门协作配合,做到“落地查人”和“隔离管控”,构建了“三站一场”到集中隔离、目的地送达、社区防控的“手递手”管理闭环。

  坚持问题导向,创新防控措施。为居家隔离人员家庭安装电子门禁系统,实现防疫重点环节电子化管理;在全省率先成立湖北来哈务工人员服务中心,构建全过程管理服务链条;搭建省内首家智慧化药品监管平台,施行药店“沃·药师”填报制度和售药“云上监管”模式;在全省率先开展关爱医护人员家庭的“双心行动”,提供关爱补助金、防疫物资以及老幼照护、家政等生活服务,得到省、市主要领导充分肯定,被省市指挥部采纳推广。

  坚持平战结合,构建常态化防控体系。投入3000余万元,为开放式老旧住宅小区安装铁艺永久围挡,将临街单元改造升级为“智慧社区门禁系统”,有效提升了我区常态化防控水平。完成1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家乡镇卫生院的“发热哨点诊室”标准化改造,强化发热门诊病例监测和传染病网络直报,累计接诊发热、乏力、干咳等患者7115人。投入近600万元,先后建设PCR实验室2处,日检测能力可达1000人份。组织社区防控、核酸采样等应急演练50余次。常态化对进口商品、冷链食品及其生产经营环境、从业人员进行监测检验,累计完成检验9270份。完成集中隔离人员、重点行业从业人员等重点群体核酸检测38万人份。

  各位代表,面对疫情防控大考,全区各级党组织闻令而动,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医务工作者、公安干警、省市下沉干部、社区干部和志愿者等各行各业人员日夜坚守,不辞辛劳,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家和各地商协会代表奉献爱心、踊跃捐助,广大市民自觉自律、守望相助、共克时艰,为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奠定了坚实基础,充分展现了道里力量、道里担当。

  面对疫情对经济的巨大冲击,我们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狠抓发展、抢回时间,全力以赴稳住经济基本盘。重点推进以下六项工作。

  (一)聚焦动能转换,调控经济发展趋稳向好

  克服宏观经济下行的不利影响,积极采取政策调控等多种有效举措,2020年,工业增加值、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预计实现正增长,地区生产总值有望由负转正,财政收入总量位居全市前列,区域经济运行态势持续回升。

  项目建设全面提速。组建重点项目工作专班,全力推进重大产业项目建设,20个省市重点项目开复工率100%,完成投资15.38亿元。有效保障项目建设土地供给,完成临空经济区航空产业园、国道京抚公路等征地项目10个,实现净地115万平方米。获批抗疫特别国债、专项债、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15个,到位资金9.25亿元。实行招商首席服务官和服务专员制度,围绕总部经济及金融产业、新经济产业和临空产业,开展云招商等招商活动2场,重点洽谈项目57个,投资总额513.9亿元,全年新签约项目44个,投资总额190.55亿元,全年实际利用内资46.2亿元,实际利用外资441.04万美元。

  临空经济区建设全力推进。聚焦打造十大国际航空枢纽、建设东北地区临空高端产业城战略目标,全面启动基础设施及配套工程建设、产业项目落地开工、土地征收等工作。全年推进太安东路等基础设施建设19项,总投资324亿元,机场南侧辅路建成通车。航空制造产业园、深航维修中心、川航哈尔滨总部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1亿美元的新零售产业园完成土地征收,线上新经济产业园与20家企业签订招商引资合作协议。

  中央大街商务区改造提升稳步实施。推进全国第二批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建设,修缮历史建筑,完成主辅街105栋建筑外立面粉刷、商家牌匾更换、违建拆除、喷泉小品设施修复等工程,西十二道街整体恢复欧陆风情原貌。打造智慧街区,投资4800万元,完成5G基站建设。实施业态准入管理,完成中央大街主街业态调整提升目录,设立1亿元“首店”新业态扶持资金。

  现代产业体系更加完善。哈尔滨创新金融产业园全年纳税突破12亿元,纳税总额连续四年跨越式增长。上半年金融产业率先走出疫情影响,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29.9%,已成为我区经济第一大主导产业。新经济产业园新引进企业27家,签约入驻企业达81家,累计注册资金25.7亿元。人力资源产业园、浦俄创意孵化器等一批代表性企业相继落户。工业发展稳中向好,新增规上工业企业5家、高新技术企业74家,97家规上工业企业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42亿元。启动文体旅惠民消费季,发放消费通用券100万元,打造2020中国·哈尔滨“啤酒狂欢季”、文化艺术光影节等精品文旅项目,推出九大主题冰雪项目、千场文化演出的冬季旅游产品,科学规划沿江16处房产业态,拉动文旅市场回暖复苏。

  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办事不求人、道里好办事”品牌。面向社会开设“一件事”综合窗口,启动“一件事一次办”服务套餐。通过流程重置、标准重构、机制重组,对471项政务服务事项精简优化,审批时限压缩41%、实现网办比率达到97.52%,“最多跑一次”率占比为98.85%。道里区民生服务中心投入使用,成为全市面积最大、设施齐全、服务一流的区级为民服务平台。梳理各类产业扶持政策47件、245条,制作政策解读《微视频》,印制政策宣传册3万余册,精准推送给辖区企业。联合金融机构召开多场银企对接会,累计为398家企业投放贷款28.14亿元,发放各类救助金7121万元,有效解决了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消费活力不断释放激发。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实施商品房销售、文旅消费、大宗商品销售和商超、餐饮消费的刺激拉动政策。举办商品房集中展销周;发放200万元限上百货企业消费券;投入330万元,为限额以下商超、餐饮、住宿企业提供消费补贴;投放300万元汽车消费奖补资金,带动汽车消费额达1.07亿元,多方举措激发消费者消费意愿,拉动市场快速回暖。积极鼓励大型商场开展外摆促销、夜经济和直播带货等销售模式,拓展企业销售渠道,激活消费需求。

  (二)聚焦乡村振兴,统筹农业农村全面发展

  加快发展现代都市农业。预计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6.4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稳步推进设施农业建设,实施总投资1262万元的1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加大种植结构调整力度,引进辣椒、温室草莓、大棚樱桃、红提葡萄等新品种,棚室面积达到8704亩。落实农业“三减”面积5000亩,有效降低农药、化肥等施用量。全面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全区15家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资源化设施配套率达到100%。

  加快建设美丽乡村。修建惠民农村公路8.133公里,完成新发、新农污水收集、输送管线23.5公里。完成生态林建设369亩。持续推进《道里区农村饮水安全提升计划(2017-2019)》,投入资金1.28亿元,在全区33个行政村、67个自然屯实施饮水安全提升工程,受益人口12.3万。切实落实耕地“非农化”专项整治,违建别墅整治工作顺利通过省级验收。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清理农村垃圾43.4万吨,完成新农、太平、榆树等4个农村垃圾压缩间建设和3079户农村厕所改造。

  加快推进农村各项改革。扎实推进土地确权和产权制度改革,发放确权登记证16354件,全面完成44个行政村和4家实业公司的产权制度改革任务。稳步推进全区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编制。启动具备条件的31个行政村“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编制,完成9个试点村规划成果编制初稿。

  (三)聚焦品质提升,推动城市建管展现新形象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煤五热源扩建项目,同步推进结转棚改征收项目收尾净地工作7个,房屋征收5.87万平方米、征迁居民801户。京抚公路、临空污水处理厂等征收项目实现了土地征收道里“加速度”。投入18.56亿元,实施15个老旧小区、507万平方米的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完成后8.6万户居民将从中受益。维修道路249条,武威路(顾新街至铁顺街路段)建成通车。新增绿地面积7080平方米,新建绿彩化景观20处、总面积9.2万平方米。打造丁香特色街路5条、特色公园2个、特色庭院10个。群力核心区域“共享WIFI”项目建设如期完成,进一步提升城区数字化建设水平。

  改善城乡生态环境。加强整治环境突出问题,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等反馈问题均按进度要求完成整改。认真做好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迎检工作,办理案件现场审核通过率达100%。全面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积极推进河湖“清四乱”“清围堤”专项行动,恢复湿地311.9公顷,河湖面貌得到明显改善。全面完成《道里区河湖一河一策(2020—2023)方案》修编,荣获全市最严格的水资源考核优秀主城区称号。

  强化城市综合治理。回应群众关切,全力推进龙凤大厦复建工程;启动16处D级危房应急避险和日常监测,确保居民居住安全。拆除违建16586处、150.1万平方米,完成率达94.07%。大力整治共享单车停放乱象1.7万余辆次,施划停车点位4600处,有效解决乱停车难题。加大对非法营运车辆整治力度,立案查处非法营运车辆590辆。组建市场摊区联合管理服务队20支,确保“地摊经济”规范有序。投入2727万元,实施沿江景观升级改造工程,完成防浪墙、慢行道、自行车道等项目。扎实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企业对接完成率和居民知晓率均达到95%以上,居民区“四分类”投放容器配置率达到100%。全力应对196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的特大暴雪,全区环卫工人昼夜轮岗、人机协同、浴雪奋战,高标准打赢了“保畅通、保民生、保环境”的暴雪清运战役。

  (四)聚焦民生保障,促进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年民生支出预计47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8%,以更实举措补齐民生短板。

  稳岗就业工程稳步推进。大力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三年计划,培训各类人员1.58万人次,发放培训补贴2900万元。开展“春风行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等网络招聘会,利用哈尔滨“就业地图”“道里区就业创业APP”等平台开展就业岗位对接,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2400人,失业人员再就业8000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370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4.3万人,实现劳务收入7.1亿元。

  教育事业发展均衡提质。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中考重点高中录取率为50.16%,高考二表以上进段率75.61%,较去年提升14.76个百分点。完成159中学等36所学校校舍扩建、维修工程,全力推进松南学校、博雅学校、锦江学校校舍建设。继续推进“两自一包”“区管校聘”教育体制改革,落实“四零承诺”,在全市率先实施小学学位五年锁定制,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医疗卫生事业普惠见效。完成区中医医院项目建设,建设群力贝肯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区24家医疗机构顺利通过“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复审工作,推动全区中医诊疗工作再上新台阶。新发红十字医院提档升级为二级公立医院,构建西部区域医联体,全面提升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计划生育“两项扶助”有序落实。全面推进全国残疾预防综合试验区创建工作。

  文体事业融合创新发展。利用道里文旅云、道里文体旅抖音号、“辅导培训”微信等平台,开展“六个一百”文化工程,960余支群众文艺团队创作文化作品1350余部、演出310场次,参与群众20万人次。累计发放“普惠全民阅读卡”10万张。完成道里区中心冰场和6处社会足球场地建设。道里区体校被省体育局认定为2019-2022年度黑龙江省体育速度滑冰项目后备人才基地。

  社会保障更有温度效能。投入1377.35万元,开发疫情防控临时性公益岗位1353个,发放疫情一线社区工作者补助金1077.77万元。投入176万元,对3154户残疾人低保家庭实现救助全覆盖。为养老机构发放补贴145.82万元,发放各类老年人津贴501.7万元。建设全市首个养老机构远程智能安防平台,清理取缔无证及不符合消防安全的养老场所48家。投入182.4万元,对127户农村低保、低收入家庭住房进行维修重建。全面落实优抚对象抚恤优待政策,发放抚恤金、临时价格补贴等共计2122.9万元,为2093名符合政策的退役士兵办理社保接续。连续六次荣获省级双拥模范区称号。

  (五)聚焦共建共享,提升社会治理能力

  切实保障安全稳定。实施安全生产三年专项行动,强力推进安全生产百日攻坚专项行动,重点对房屋建筑、车间库房、生产经营场所和人员聚集场所进行安全专项检查,消除事故隐患。做好防灾减灾及汛期“五防”工作,成功应对三次台风和一次洪峰过境,实现零伤亡。建立“党政信访周例会”“双约双接”“互联网+信访”等工作机制,推动信访工作更加便民快捷、规范高效。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行业清源”“伞网清除”专项行动,“一十百千万”和“六清”任务落地见效,打掉涉黑涉恶集团(团伙)18个,查扣涉案资产25.56亿元,破获案件236起。不断完善社会治理长效工作机制,推进社会综合治理向基层延伸。积极打造绿色有序市场环境。加强食品、药品、特种设备等安全监管,开展农资打假保春耕、知识产权保护、“食安龙江百日行动”等专项整治。强化旅游市场综合监管和集中整治,解决游客权益投诉328件,打造优质文明的旅游市场环境。

  (六)聚焦自身建设,打造人民满意政府

  推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进一步夯实政府公职人员“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的思想根基。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各级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270件,办复率达100%。依法规范政府行政行为,办理行政复议案件37件。加强法治政府建设,进一步完善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常态推进会前学法制度。扎实开展“清赖行动”专项整治,维护政府守信践诺形象。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履行“一岗双责”,全面加强重点部门、重点领域、重点项目的资金审计监管。大力整顿工作作风,严惩庸政、懒政、怠政,不作为、乱作为和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

  人民武装、外事、审计、统计等工作成效显著。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化挑战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全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这些成绩来之不易、成之惟艰。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和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凝心聚力、真抓实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道里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驻区单位、离退休老同志以及所有关心道里区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产业发展不均衡,高端服务业比重小、工业占比少、规上工业实力不够强;二是民生领域问题仍比较突出,一些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三是生态环境建设还存在短板,安全生产等领域还存在一定风险隐患;四是个别工作人员还存在“慵、懒、散、拖”现象,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还有待加强,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任务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是我国两个百年目标交汇与转换之年,更是迈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之年。省市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显著复苏企稳向好,我省支持省会城市建设持续加力,哈尔滨产业体系日益完善,经济增长新动能显著增强。我们要继续保持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的精神状态,积势蓄势谋势,识变求变应变,坚定必胜信心,保持战略定力,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全面落实省市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不断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2021年区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省市委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系统观念,主动适应和融入“两个循环”,深入实施“两部六区”发展战略,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强化科技战略支撑,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勇当尖兵,努力实现“十四五”规划良好开局,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2021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左右;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地区生产总值增幅同步;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按可比口径预计增长2%左右。

  确定上述目标,主要是基于对全区发展趋势的分析判断,充分考虑了发展基础和成长优势,体现了“稳”的要求和“进”的信心。为实现上述目标,将按照区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的部署要求,继续巩固疫情防控成果,保持领导体制、战时机制、指挥体系不变,在全力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基础上,重点做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产业先行、项目牵动,实现经济发展量质齐升新跨越

  重点抓好产业项目推进和招商引资。切实把重大产业项目作为经济发展的总开关、生命线,全力以赴推进省市重点产业项目建设,抢前抓早做好土地供应、资金筹措等各项前期工作,确保服务提质、开工提速。在精准招商上下功夫,创新招商机制,建立定期调度、招商地图管理、成效考核等制度,切实提升招商引资工作质量,推动一批成长性好、带动性强的项目落地,持续储备优质产业项目,力争全年引进项目50个,其中百亿项目5个,积蓄区域发展后劲。

  重点抓好临空经济区开发建设。抢抓政策机遇,推动临空经济区与哈尔滨新区、自贸区、综保区、内陆港改革联动、发展联动,重点推进“管委会+平台公司”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推进道路、雨排、水系及景观工程建设,推行土地弹性出让、租让结合等新模式以及园区标准厂房分幢、分跨转让模式,全面提高园区产业承载能力。加快构建临空产业体系,围绕航空物流、航空服务、航空制造三大核心产业,推进航空制造产业园、新零售产业园、中央绿色厨房产业园、生命科学产业园开工建设,在完善产业链上补链、延链、强链,释放临空产业集聚效应。

  重点抓好中央大街商务区改造升级。计划投入资金4.5亿元,继续推进智慧街区建设及辅街街区粉刷修缮、街区灯饰亮化升级改造、欧陆风情雕塑作品等项目实施,加速老街“旧貌换新颜”。研究中央大街“数字一体化管理运营”实施方案,积极打造示范辅街、老旧示范庭院,坚持扩大内需的战略基点,按照业态升级规划,继续加大业态招商落地力度,引驻符合街区文化气质的中高端业态,提升街区品牌美誉度、消费便捷度和智慧体验度。积极推进体制改革进程,推进中央大街运营管理服务公司成立,提升街区管理效能。

  重点抓好工业提升和新经济培育。实施工业补短板战略,紧盯高技术、高附加值的工业产业链前端、后端优质项目,以临空经济区和道里经开区为载体,全年力争引入工业项目20个,增强自身工业实力,实现工业发展由“受制于人”到“以我为主”的转变。发展在线新经济,形成经济增长新动能。通过线上新经济赋能跨境电商物流园,大力引入新业态、新模式项目,打造全省线上新经济发展新高地。做好全域旅游示范区申报工作,重点推进沿江滨水自然资源与深度开发农村体验旅游产品的“农旅融合”;构建“冬季旅游+”,释放松花江冰雪观光带等“冷资源”的“热效应”,构建全季节体验、全地域布局、全业态联动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二)深入实施创新驱动首位战略,构筑平台、聚焦转化,全力打造科技创新示范区

  紧紧把握科技创新大趋势和未来竞争新特点,坚持将科技自立自强作为道里区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支撑。

  实施企业创新引领工程。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加大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引导创新资源更多向企业聚集,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壮大。用足用好市级“雏鹰计划”“展翅计划”“瞪羚计划”等专项政策,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竞争力强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促进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带动产业链上下游科技型小微企业集聚,实现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围绕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落实人才引进培育政策,多渠道引进高层次人才。

  实施平台协同建设工程。强化顶层设计,建设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和研发公共服务平台,依托开放共享实验室,引入创业投资等举措,实现产业上下游融合。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组建创新创业联盟,集聚创新资源,加快建立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市场化综合创新体系。加快推进哈尔滨国际科技孵化器建设,积极引进各类大学科技园、科技综合体,打造一批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和新型研发机构,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在我区转化落地。

  实施创业生态优化工程。推进科技创新与成果产业化、科技中介与金融服务、院地校地合作等方面深度融合,构建“政产学研金介用”七位一体创业创新生态圈,建设集信息交汇与发布、成果转化、中试示范、人才培训、推广服务于一体的现代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支持创新产品在道里区推广应用,建立科技创新容错机制,打造充满活力、更具竞争力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形成全市最优创新生态高地,以科技创新引领道里区高质量发展。

  (三)持续提升营商环境,对标先进,争创一流,构筑宜商宜业环境新高地

  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的发展理念,全力塑造“道里好办事”营商服务品牌。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提升“综合窗口”服务水平和能力,创建“道里区一件事”办事指南,积极推行政务服务容缺受理“马上办”,自助服务“全天办”,智慧政务“掌上办”,网点服务“就近办”,真正解决好群众“天大小事”。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坚持“用户思维、客户体验”,切实当好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建立区长直通车、政企恳谈会等常态化政企沟通机制,对企业诉求接诉即办,坚持需求导向,对市场主体真正从“有什么给什么”转向“要什么有什么”,全力提供优质要素保障,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标对表全国先进城区,全面叫响“诚信道里”品牌。组建道里区文旅产业协会,开展“诚信百强”道里区文旅商户评选活动。持续推进政务诚信试点工作,全面探索街镇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持续提升政府公信力,打通政务诚信建设“最后一公里”。

  (四)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强产业、做优环境,绘就农业农村发展新画卷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在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上持续发力。高水平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牢牢把握我区功能定位,优化国土空间布局,科学划定生态保护、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三条红线”,合理确定指标体系,实现全区农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按照自上而下、上下联动、压茬推进的组织模式,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审批要求,加快编制进度。高质量推进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积极推进种植结构调整优化,打造农产品高质量供给体系。不断扩大新农、新发等露地蔬菜主产区规模,培育新增农业经营新型主体20个。加快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拓宽农副产品销售渠道,延伸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链。培育壮大精深加工龙头企业,扩大蔬菜深加工产能达到2000万公斤以上,蔬菜窖储面积达到10万平方米以上。高品质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深入推进耕地乱建房屋和耕地“非农化”专项整治工作,规范耕地占补平衡。完善农村饮水安全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提升我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护运营与服务水平。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大力推进农村“三清理一绿化”工程。完善农村垃圾收运体系,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开展农村改厕“回头看”,巩固“厕所革命”成果。强化畜牧疫病防控和粪污资源化利用,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

  (五)统筹完善城市承载功能,内外兼修、建管并重,实现宜居品质新提升

  推进“魅力道里”建设,提高现代化城市运行水平,着力打造高品质城区环境。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开展环境污染防治攻坚行动,集中整治施工扬尘、渣土车泄漏遗撒、秸秆露天焚烧等突出问题。全面完成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任务,专班推进整治“油烟扰民”“汽车修配污染”等群众身边的突出问题,确保整改到位、清零销号。升级改造何家沟两岸环境,将沿河区域打造成为独具特色的城市生态景观带、旅游观光带和亲水人居环境带。稳步推进城市更新改造。加快推进老旧小区、棚改征收征地和城中村改造,推进“城市疮疤”治理。加大对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建设监管力度,聚焦工程项目设计、审批、发包、建设、验收等关键环节,创新监督、精准监管,切实保障工程建设质量。全力改善交通环境,维修养护道路240条。高标准实施绿彩化项目建设20处、面积9.2万平方米。持续推进沿江景观改造项目,全面提升沿江公园整体风貌。着力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启动“城市大脑”建设,率先实现城管执法、公安、安全、社区网格管理等智慧管理功能。开发生活垃圾分类APP,提高群众投放准确率,纵深推动垃圾分类工作。拓宽社会参与治理渠道,吸纳热线投诉人成为城管志愿者,建立常态化参与机制。持续开展违法建设拆除工作,确保增量“为零”、存量“递减”。全力做好冬季清冰雪和供热工作。

  (六)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补齐短板、尽力而为,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

  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推进业有所就。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精准有效落实纾困惠企就业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围绕三年技能提升行动,大力开展就业困难人员、高校毕业生等特殊群体的创业就业培训,推进道里区民生服务中心服务系统信息化、智能化建设。着力推进学有所教。改扩建3所公办园,预计增加学位1080个,加快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认定工作,提供更多普惠优质的学前教育。深化“区管校聘”改革工作,指导东湖路学校等10所“两自一包”试点学校继续深化改革,发展更加公平、优质的教育。着力推进健有所医。建设占地面积10666平方米的道里区空港应急医院。加快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水平,促进道里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疫情防治和疾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着力推进老有所养。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驿站建设,引入社会资源承接运营社区养老服务,为居家老年群体开展日托短托、助餐助浴、健康保健等多元养老服务。建立健全城镇居家养老探访服务机制,确保社区服务覆盖率达到30%。着力推进弱有所扶。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优化社会救助审核审批程序,切实做到应帮尽帮、应救尽救、应保尽保。依托助残服务监管应用智慧云平台,开展助残系列行动,打造服务残疾人幸福品牌。做好创建全国残疾预防综合试验区终期验收迎检工作。着力推进娱有所乐。继续推进道里文体中心及气膜冰上体育运动中心建设,深入开展“全民阅读”、“音乐之城交响乐嘉年华”、三人篮球、雪地穿越等活动,营造文体惠民浓厚氛围。

  (七)推进共建共治共享,创新举措、精准施治,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保障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可持续。筑牢安全生产“防火墙”。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领域改革,持续推进安全生产“三年专项”行动,积极推动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标准化和重点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建立健全公共安全隐患排查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不断提升企业安全技防水平。加快推进应急管理系统建设,全力做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工作。夯实社会稳定“压舱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开展“学东莱”活动,完善信访制度和调节联动体系,大力推行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加大信访矛盾协同化解力度,切实减少问题积累、信访上行,提高信访事项一次性化解率。织密平安道里“安全网”。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常态化。建立健全源头治理防范整治机制,依法打击扰乱市场秩序、侵害企业和群众合法权益等违法犯罪行为。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机制改革,不断充实网格化管理和群防群治力量,全面提升网格化服务管理水平,真正做到“网里有格、格里有人、人能理事”。深入推进“食安龙江百日行动”“互联网+明厨亮灶”工程。持续做好质量强市、食品安全示范区创建及知名品牌示范区建设工作。

  (八)全面加强自身建设,转变作风,强化担当,提升政府行政新效能

  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于政府工作各领域、全过程,切实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效转化为服务群众的工作动力,全面提升政府治理效能。

  强化高效为政,狠抓重点工作落地见效。全体政府工作人员要用工作来体现忠诚,用发展来体现担当,用解决问题来体现落实。要聚焦“落不实、抓不住、推不动”等问题,强化执行和任务落实,保持“因为难、所以做”的精神状态,切实增强工作的主动性、自觉性。实行“互联网+督办”智慧督办工作机制,构建全层级督办、全覆盖网络、全责任闭环、全流程系统、全绩效考核的督办平台,坚决纠治“推、绕、拖”等问题,以狠抓各项任务落实,进一步激发党员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

  强化依法行政,营造公平有序法治环境。坚持依法用权,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更加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深入实施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和公示制度,进一步规范执法流程。坚持依法理好旧账,做好行政复议和应诉工作。坚持阳光用权,深化政务公开,改善政务服务。主动接受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接受监察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

  强化廉洁从政,打造忠诚清正的干部队伍。切实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筑牢拒腐防变底线。全面强化党风廉政、安全生产、社会稳定、意识形态等“一岗双责”。严肃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着力精简各类检查、报表、会议,切实减轻基层负担。树立“过紧日子”意识,坚决压缩一般性支出。严格执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等制度,加强常态化“经济体检”,提高公共资金、资产资源利用绩效。坚决用制度管权、管钱、管事、管人,全力打造忠诚担当、清正廉洁的干部队伍。

  各位代表,机遇在前、使命在肩,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道里新征程宏伟蓝图已经绘就,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依法监督和区政协民主监督下,紧紧团结和带领全区人民,解放思想、担当作为、真抓实干、砥砺前行,全面完成本次人代会确定的各项任务,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道里新征程!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 道里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电话: 84541585 地址: 哈尔滨市道里区工部街66号
黑ICP备14006225号-1 黑公网安备23010202010149号 网站标识码: 2301020001
哈尔滨市道里区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