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浏览道里区人民政府网站 | 关怀版 | 无障碍浏览 简体  繁体

道里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发展规划

一、发展基础和面临的形势
“九五”期间,我区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城乡面貌显著变化,人民生活质量普遍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圆满完成了“九五”计划。200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5亿元,年均增长19.7%;销售收入实现150.2亿元,完成利润5.9亿包元,年均增长27.3%和31.3%;完成财政收入3.26亿元;按可比口径年均增长25.6%。“九五”期间我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前进中还存在不足和困难。主要是:经济运行质量不高,现在优势和潜力还没有充分发挥,本区的高科技企业和项目还不够多;改革的深层次矛盾和总是还需进一步解决;社会事业和人民生活还有待提高。世纪之交,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知识经济迅猛发展,我国即将加入WTO,这些变化对我区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我市的“三个基地、一个中心、一座名城”的目标和“工业强市”的战略,为我区指明了前进方向。国家批准我市城市总体规划向西、向南适度发展,为我区的西部开发提供了新机遇。已建的二环路、新机场路、新阳路景观大道等重点工程,拟建的三环路、四环路、群力小区、跨江铁路桥、越江隧道和何家沟改造等,将对我区经济产生重大影响。作为哈尔滨的政治、经济、文化、旅游中心和改革开放窗口,得天独厚的现有优势和后发潜力,构成了我区新世纪大发展的现实基础。
二、发展思路和主要目标
“十五”期间,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和省市委全会精神,充分发挥现有优势和后发潜力,弘扬“区魂”、思路创新,深化改革、调整结构,优化环境、扩大招商,依靠科技、提高素质,对标升位、加快发展,励精图治、富民强区,把我区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安定、文明开放、可持续发展的东北亚重要国际经贸城的辐射核心和展示窗口。总体目标: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体制和全方位开放格局,结构优化,城乡面貌明显改观,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经济增长目标:到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7%,达到76亿元。
产业结构目标: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10.9:44.4:44.7调整为7.3:44.7:480。
财政收入目标:年均增长13%,达到6亿元。
科技进步目标: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由50%提高到57%。
对外经济发展目标: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7.5亿元,年均增长20%。
人口目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5‰以内。
人均收入目标:农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6.5%,达到5324元。
环境保护目标:空气质量达到良好,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100%。
社会保障目标:社会保险综合参保率达到9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3.5%左右。
三、主要任务
以发展为主题,以市场为导向,以西部开发为重点,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推进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加强第一产业
以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为目标,以产业化为牵动,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特色农业、出口农业、旅游农业、生态农业和精品农业,建成全省都市农业示范区。实施粮改菜和经济作物、粮转牧,蔬菜面积增长50%,经济作物面积增长2.6倍;奶牛存栏达到3万头,生猪存栏达到13万头,蛋鸡存栏达到200万只,银狐、狸獭等珍稀动物养殖形成规模。农业总收入达到8.7亿元,年均增长7%,畜牧业在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达到60%。市场建设。建成新发、向东、建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和道里花卉交易市场,带动相关的运输、仓储、保鲜业发展,搞好农产品流通.拓展外埠市场。外销蔬菜量达到7000万公斤,向俄罗斯、日本等国家出口蔬莱达到3000万公斤。龙头企业建设。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形成年产脱水菜、速冻菜3000吨、饲料20万吨、加工肉鸡1000万只、食用菌深加工4000吨和日处理鲜奶400吨的生产能力。基地建设。加快现代农业示范村建设,配套建设百菜园、百草园、垂钓园、高效节能日光温室示范园,建成集旅游、观光、休闲、科技示范为一体的都市农业示范村。建成5万亩绿色蔬菜生产基地;2000亩花卉生产基地;2000万袋食用菌生产基地;万亩中草药生产基地;万亩经济林生产基地;年贮菜3000万公斤的秋菜窖贮基地;万亩特色玉米基地;万亩“两瓜“基地;百头奶牛场由2个发展到10个。万只鸡场由2个发展到6个。
(二)提高第二产业
通过引资发展高科技企业和项目,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动第二产业加快升级。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的比重达到44.7%。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重点支持发展环保、新材料、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项目和产品,不断壮大实力,形成新的支柱产业。建成年产值10亿企业2个,亿元以上企业10个;高新技术产业值占全部工业产值比重达到25%以上。巩固发展现有骨干行业。对生物制药、保健品、包装印刷、电子电器和食品饮料加工等行业扩大规模,提高档次,形成名牌,增强规模效益。改造传统产业。通过招商引、嫁接改造、资产置换等措施,盘活存量、开发新产品,使机械、建材、化工等传统行业重新焕发出生机和活力。淘汰严重污染环境、浪费资源的产品和工艺,取缔国家禁止发展的“十五小”企业。
(三)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以旅游业为重点,不断拓发展领域,提高发展水平,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达到48%以上。旅游业。搞好资源开发和景点建设。加快金兀术点将台、运粮河等金代遗址和沿江一条线、长岭山旅游资源开发,建设好沿江公园、中央大街、京德顺休闲中心、滑雪场、高尔夫球场、金河旅游公园等,使我区成为独具特色的重点旅游区。开发旅游纪念品,组建和发燕尾服旅游公司,开辟旅游线路,提高服务水平。把群力乡友谊村建成集商贸、旅游、文化娱乐为一体温表的朝鲜民俗村。商服业。重点抓好中央大街两侧副街开发,形成以中央商城、松雷商厦为代表的精品购物区;以哈一百及中心休闲广场为依托的休闲购物区;以曼哈顿、透笼、中艺商厦为龙头的小商品发零售区和以金谷大厦、凯莱酒店、民族饭店、万达假日酒店、中俄贸易大厦、昌运大厦等为载体的商住服务区。将新阳路周边发展成“三纵五横”的便民商贸服务区,带动附近街道的周边地区便民商贸服务业发展。以机场路为轴线,建设机场路批发市场大走廊。建成10个辐射东北地区的大型专业批发市场。积极发展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建成华联、沃尔马两个现代化大型超市,中央商城建500家月亮连锁店。房地产开发业。重点抓好乡政街两侧、何家沟两岸、工农大街一带危棚房改造,建设群力小区。推进以新发镇为重点的小城镇建设。新兴行业。扩展中介服务领域,壮大电子信息、软件开发、网络、广告;咨询、公证、策划、会计、审计、法律服务等各种中介服务规模。
(四)个体私营经济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
落实支持个体私营经济加快发展的有关政策,筹建各类行业协会,建立个体私营企业综合信息库。引导个体私营企业积极参与国有、集体企业的改革、改组、改造,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产权主体多元化、经营主体多元化。鼓励个体私营企业围绕西部开发,积极参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加工销售、小城镇建设、旅游农业开发,向科技型、加工型、外向型发展,不断扩大规模。
(五)科技进步
坚持“经济建设依靠科学.技术、科技工作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建立健全技术创新体系。完善以大厂、大学、大所为源头,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发挥科技交流中心作用,建立企业技术开发机构,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加强与国内外的科技交流,推进产、学、研结合。推进一区多园。发挥群力高开区、新发星火技术密集区的辐射作用和区科技企业孵化斧、农业科技孵化器转化科技成果的作用,促进科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发展民营科技企业。认真落实有关政策,吸引科技人员领办、创办民营科技企业,扶持有条件的民营科技企业以多种形式参与国有、集体企业的改组改制,促进民营科技企业上水平、上规模。完善科技投入体系。建立和完善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银行贷款、社会集资、引进外资为支撑的多渠道、多层次的科技投入体系。扩大技术创新基金规模,到2005年,达到1000万元。培养和引进人才。强化人才意识,大力培养人才,通过培训、到先进地区和关键岗位挂职锻炼、社会公选、竞争上岗等办法,提高现有企业经营者和经济管理人员的科技素质和经营管理能力。建立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机制。深入开展以“绿色证书”为重点的科普活动,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提高待遇,改善环境,多渠道广泛吸引懂经营、会管理、有技术、善开拓的专业型、复合型人才到我区工作。密切联系专家学者型的高级人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六)深化改革
企业改革。按照“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方向,因企制宜,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嫁接改造、兼并破产等多种方式,促进产权主体多元化。区属国有企业基本退出国有资产,集体企业在清产核资,明晰产权的基础上,实行股份化、民营化。规范改制企业的运行机制,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深化企业内部配套改革。农村改革。稳定以家庭联产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和基本政策。积极推进农村投融资体制和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机构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进一步完善企业发展中心和农村、商业两个分中心,把服务体系向基层延伸,探索构建“小政府、大服务”的框架。社会保障。探索建立保障社会化、投资多元化、管理科学化的社会保障体系。通过多种渠道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积极推进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积极推进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改革。
(七)对外开放
优化环境。创造廉洁高效的服务环境,强化服务意识,延伸服务体系,扩大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不断完善我区对投资者、纳税人的扶持和优惠政策,切实强化对政策落实的监督,保证政策的兑现。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依法行政,公正执法,公平办事,依法保护企业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加大引资力度。吸引国内外知名大企业参与我区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高新技术发展和老企业嫁接改造。探索新的招商方式,推行网上招商、委托代理招商和建立海外招商点。加强投资环境、投资政策、投资项目的宣传,有效利用国外贷款。完善配套政策,加强对招商项目的跟踪服务,提高项目成功率和实际效益。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把我区建成全市对俄外贸企业重要集聚地。在巩固和发展远东市场的基础上,积极向俄罗斯中西部发达地区拓展。进一步加大海外市场的拓展力度。加强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实施以对俄合作为重点的“走出去”战略,组织有实力的企业到境外合作兴办企业、承揽工程。探索与俄合作开发农业种植、工程承包的途径,形成一批经济技术合作项目。
(八)提升城市形象
坚持建管教相结合的方针,继续实施综合整治,提高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加强城区基础设施建设。配合市政府加快推进沿江公园、群力小区、何家沟两侧和乡政街改造工程。搞好抚顺、民安、民众、顾乡、工农等主干街路的改造,实现道路提档升级。提高灯饰化水平,使我区繁华地段的灯光效果达到国内一流。提高城市绿化水平,绿化面积达到600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30%,人均占有绿地面积达到4.3平方米。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以城市绿化、灯饰亮化、垃圾袋装化、环境生态化、管理科学化为目标,继续加强市容、加大环保的综合整治。结合城管体制改革,确立街道办事处在城管中的主体地位,全面实行区域综合执法。建设两个日处理500吨的无害化垃圾处理厂。加大环保治理力度,创建环保生态城区。加强小区、庭院管理,加快老城区庭院改造步伐,提高居民生活环境质量。
(九)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事业
精神文明建设。以培养“四有”新人为目标,弘扬“团结务实、创优争先、对标升位、富民强区”的精神、积极探索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增强针对性、实效性。突出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点,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倡导科学精神,反对迷信愚昧,抵制“法轮功”歪理邪说。广泛开展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以及“双拥”“三下乡”等活动,在全社会营造“讲文明、树新风”的良好风气。教育事业。树立适应新世纪的大教育观,强化基础教育,发展高中教育,完善职业教育,加强成人教育,提高素质教育水平。把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摆上战略位置,通过留用名师、聘请外教、培训深造、重奖人才、选树优教等办法,提高师资水平。以农村为重点,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搞好教学体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优化教育资源,完成新阳教育园区建设,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名优学校发展到20%,标准化、示范化学校达到30%,名优骨干教师达到20%,创办2—3所省级以上示范高中,创建3—5所全国名牌学校(园)。卫生事业。推进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医疗保险三项改革。抓好农村、预防保健、行业管理和队伍建设。实施“一个中心,两个延伸”战略,建立预防保健、医疗保障和卫生监督三位一体的服务新格局。积极发展社区卫生事业,建立区域内大医院与中小医院对口支援、双向转达诊、互利互惠的协作关系,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形成健康教育、保健、预防、医疗、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社区普及率达到100%。完善卫生监督机制,全面提高卫生工作整体水平。文化体育。繁荣群众文化事业,开发利用文化教育资源,加强文化市场管理,推进文化事业产业化进程。发展农村文化、社区文化、广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提高群众文化素质。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提高市民体质和运动成绩。建设区体育健身活动中心,在每个新建小区建设1处体育活动场地。计划生育。把宣传教育、科学管理和综合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加强流动人口生育管理,健全由村两级服务网络,有效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社区建设。挖掘利用社区资源,以街道和社区居委会为依托,以发展社区服务为龙头,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提高人的素质和社区文明程度为目标,结合区情,积极探索,全面推进。强化社区党的建设、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社区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搞好社区治安和环境建设,实现资源共享、居民共建。社会福利。发展社会救济、社会互助等慈善事业。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扶贫解因、帮残助残机制,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设立亿元慈善基金,实施“扶贫解因工程”。使残疾人事业在住房、初级卫生保健、法律援助、无障碍设施建设和乡、村、居委会志愿者队伍建设上有新突破。促进老年人事业发展。全面贯彻落实《妇女、儿童发展纲要》。
(十)民主法制建设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和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的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和联系各界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民族、宗教和侨务政策。推行政务、厂务、村务公开制度。全面推进依法治区,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广大公民遵纪守法、各级执法人员依法行政。加强政法队伍建设,提高政法队伍素质。坚持打防并举、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做好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工作,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做好安全工作,维护社会稳定。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 道里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电话: 84541585 地址: 哈尔滨市道里区工部街66号
黑ICP备14006225号-1 黑公网安备23010202010149号 网站标识码: 2301020001
哈尔滨市道里区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