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浏览道里区人民政府网站 | 关怀版 | 无障碍浏览 简体  繁体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哈尔滨临空经济区发展规划(2019—2035年)的通知

哈政办发〔2019〕17号


各有关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有关委、办、局,各有关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哈尔滨临空经济区发展规划(2019—2035年)》予以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9年7月3日



哈尔滨临空经济区发展规划(2019—2035年)


  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以下简称哈尔滨机场)是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建设的国际航空枢纽。依托哈尔滨机场枢纽规划建设临空经济区,是充分发挥哈尔滨作为“中蒙俄经济走廊”核心枢纽优势,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打造“天空开放”新平台的重要举措,对促进哈尔滨市乃至黑龙江省沿边开发开放具有重大意义。

  依据《黑龙江和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沿边开发开放规划》、《哈尔滨国际航空枢纽战略规划》等规划,制定本规划。本规划是引领哈尔滨临空经济区(以下简称临空经济区)开发建设的行动纲领,是编制相关专项规划的重要依据。

  临空经济区位于哈尔滨主城区西南约30公里处,规划范围涉及道里区、双城区的部分区域,规划面积170平方公里,其中规划城市建设用地77平方公里。规划期为2019—2035年。

  一、发展环境

  (一)区位优势明显

  哈尔滨市地处东北亚中心位置,是我国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国家对俄合作中心城市。哈尔滨机场位于北美航路和极地航路的交叉点,是国内至北美理想的经停点,也是东北地区连通欧洲最近的国际机场。2018年,哈尔滨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2000万人次,连续3年在东北地区排名第一;对俄电商包机及客货混载航班货运量占中国对俄电商小包出口三成以上。随着我国与北美、俄欧经贸往来日益密切,哈尔滨机场对北美地区航线的枢纽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具有发展成为连接国内和东南亚、辐射东北亚、连通美欧的国际航空枢纽的巨大潜力。

  (二)产业基础较好

  哈尔滨是国家重要的制造业基地,绿色食品、航空制造、汽车制造、发电装备制造产业实力雄厚,生态和冰雪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优势明显,“冰城夏都”蜚声国内外,以文化、旅游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近年来,通过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做好“三篇大文章”,初步构建了以现代农业和绿色食品加工业、装备制造业、生物医药、文化旅游等4个主导产业为核心,以信息、新材料、金融、物流等4个优势产业为重点的现代产业体系,为哈尔滨结合自身产业发展基础,依托航空运输发展临空产业提供了重要支撑。

  (三)政策环境有利

  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加快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推动哈长城市群和哈尔滨新区建设;哈尔滨先后获批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等试点示范;省委、省政府支持哈尔滨市建设东北亚地区具有重要影响的现代化城市和哈长城市群核心城市,明确“五大基地、四个城市”的功能定位,打造“哈尔滨一小时、两小时经济圈”;《哈尔滨国际航空枢纽战略规划》发布实施,均有利于哈尔滨通过创新发展,激发内生动力,深度参与更高层次的国际合作与竞争,为临空经济区发展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

  (四)交通体系完善

  随着“哈尔滨国际航空枢纽”规划实施,哈尔滨机场T2航站楼竣工投用,机场设施容量、服务保障水平将大幅提升。已有47家国内外航空公司在哈尔滨机场运营,开通国际国内航线253条,通航城市109个,初步形成以哈尔滨为中心,辐射国内重要城市,连接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周边国家的空中交通网络。哈大、哈齐、哈牡、哈佳高速铁路通车运营,初步构建了以哈尔滨为中心的全省高速铁路网;由哈尔滨绕城线及通往长春、牡丹江、佳木斯、绥化、大庆五个方向放射线组成的“一环五射”高速公路网已经形成;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日趋网络化。完善的综合交通体系,为增强临空经济区辐射带动力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五)面临的主要问题

  从外部环境看,哈尔滨机场面临着日韩枢纽机场以及东北地区枢纽机场的激烈竞争,对拓展北美、俄欧客货运市场形成挤压效应。从自身发展看,哈尔滨市外向型和服务型产业体系发展滞后,对航空运输需求带动力不强,尚未形成产业集聚;面对日益增长的航空运输业务量,哈尔滨机场现有跑道、航站楼、货运物流转运设施、集疏运系统等基础设施保障能力不足;临空经济区内部路网、供排水、供热、供气、供电等基础设施薄弱,规划建设管理缺乏统筹协调机制,各类规划之间衔接、资源要素和公共服务设施投入协调难度较大。

  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考察黑龙江省的重要指示精神;践行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落实“打造一个窗口,建设四个区”的发展定位;依托国际航空枢纽建设,以参与国际竞争与协作为出发点,以航空运输为突破,以临空高端产业培育和植入为路径,促进临空产业与创新要素集聚,构建临空产业体系,将临空经济区建设成为全省沿边开发开放新高地,为推动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统筹协同发展。对接国家和省战略,落实国际航空枢纽功能定位,加强省市区三级政府、机场集团相互协调;强化与机场总体规划衔接,整合机场及周边区域资源要素;推动临空经济区与哈尔滨新区等政策功能区协调联动,合理配置发展要素、统筹规划空间布局、深度融合体制机制,促进区域协同发展。

  坚持高端集聚发展。以高起点、规模化和集群化为导向,严格准入条件,完善功能支撑平台,规划建设专业园区,引导临空指向性强的优势产业、企业、资源和发展要素集聚;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加强航空运输服务与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促进临空经济向链条式、集约型、效益型转变,打造特色突出的临空产业体系。

  坚持开放合作发展。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推动落实全省“打造一个窗口、建设四个区”的开放发展定位,创新对外开放体制机制,依托国际航空枢纽网络,拓展开放门户服务功能,以主动参与国际航空运输服务领域分工为切入,培育发展外向型和服务型产业体系,提升临空经济区开放合作水平。

  坚持分步有序发展。立足当前,着眼未来,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量力而行,预留发展空间,合理确定开发建设时序,有序开展项目招商、产业布局,避免核心区域过早过度、无序蔓延开发。规划建设起步区,先期有序引导航空物流、跨境电商、航空维修、航空食品、航空运营服务产业发展,逐步充实和延展产业链条,构建有序、联动的临空产业体系。

  坚持生态绿色发展。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依托运粮河、太平湖等重要生态功能节点和廊道,围绕机场高速等主要交通干线和内部道路网络,构筑环状生态走廊,形成贯穿区域的绿色廊道;加大生态保护和建设力度,推广应用天然气等清洁和可再生能源,落实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构筑低碳绿色、生态宜居的发展格局。

  坚持产城融合发展。同步推进临空经济区产业和城市生活配套设施规划建设,为入区企业统筹配置员工社区、人才公寓等生活服务设施,打造国际化人居环境,吸纳国内外人才定居和企业入驻,构建产城融合的新型远郊城市形态。

  (三)战略定位

  国际航空枢纽。深化落实国际航空枢纽规划,加快推进机场升级工程,完善以机场为核心的综合交通枢纽体系,扶持基地航空公司拓展航线网络,完善国际中转服务功能,深度开发面向俄罗斯、欧洲和北美的国际新市场,打造连通美欧、通达全球的东北亚核心国际航空枢纽。

  国家对外开放合作示范区。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依托哈尔滨国家对俄合作中心城市和哈尔滨机场国际航空枢纽发展定位,优化对外通道建设、扩大航权开放、完善航空口岸功能、加大外资引入,强化与俄罗斯、东北亚、美欧等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完善对外开放载体与平台功能,打造国家向北开放的前沿新高地。

  东北地区临空高端产业集聚区。发挥国际航空枢纽带动作用,以发展“枢纽经济”为导向,集聚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构筑与国际国内资本交融、吸纳国内外先进生产要素的战略新空间,大力发展航空物流、航空服务和航空制造核心产业,以及商务服务业、跨境电子商务、旅游休闲、临空制造、航空食品特色产业,培育成为面向国际的发展窗口和外向型现代产业平台,打造东北地区重要的临空高端产业集聚区。

  全省体制机制创新试验区。充分借鉴和吸纳国内外临空经济区建设发展的有益经验,积极开展先行先试,创新口岸开放、产业准入、招商引资、综合监管机制,建立“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多样化、投资管理市场化”的开发运营机制和高效、开放、市场化的管理体制,更好发挥临空经济区的试验示范和引领带动作用。

  (四)战略路径

  针对目前临空经济区所处发展阶段,实施枢纽牵动、产业支撑、强化保障、创新体制发展策略。

  ——枢纽牵动,构建立体交通体系。依托国家高端定位,在国内与国际、客运与货运综合发力,构建辐射东北亚、连通美欧的特色枢纽网络,做大做强国际航空枢纽。满足对外门户枢纽的客货运输集散需求,加强航空、铁路、公路等多式联运服务和枢纽设施建设,完善综合立体交通枢纽功能,形成快速可靠的多方式、多通道、多系统一体化客货运输网络。

  ——产业支撑,培育临空经济体系。围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哈尔滨产业基础,把握临空产业发展特点和规律,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创新存量促升级,引入增量调结构,加强核心产业、特色产业与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需求商的协同合作,加快引进相关领域国际国内知名企业,布局产业链、完善供应链、提升价值链,打造航空物流园、跨境电商园、航空制造园等专业园区,培育临空经济体系。     

  ——创新体制,塑造营商新环境。推动落实法治龙江和诚信龙江建设,深化“放管服”改革,继续简政放权,探索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对标中国营商环境指标体系,复制推广自由贸易试验区经验,在贸易便利化、投资自由化、行政体制创新、服务业扩大开放等方面加快探索,为临空经济区发展提供管理法治化、服务规范化的优良营商环境。

  ——强化保障,落实发展核心要素。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倡议、“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等政策红利,争取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海关总署、民航总局等支持,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审批、建设资金安排和关键政策落地;加强航线网络建设,优化通关环境,构建开放平台,争取专项财政政策。进一步完善海关监管、机务维修、航空公司基地、航油供应保障等各类配套设施,统筹机场及周边区域水、电、气等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为临空经济区建设提供保障条件。

  (五)发展目标

  临空经济起步期(2019-2020年)。临空经济区建设顺利起步。哈尔滨机场东二跑道和T3航站楼开工建设,国际货站建成投入使用。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引进取得进展,基地航空公司建设和航线网络开发持续推进,新引入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基地航空公司、快递航空公司各1户以上,初步构建以航空物流、航空服务、航空制造为主导的临空型产业体系框架,临空经济区建设管理体制初步理顺。到2020年,国际及地区航线通航城市达30个,旅客年吞吐量达2600万人次,货邮年吞吐量达24万吨,实现收入100亿元。

  临空经济成长期(2021-2025年)。临空经济区建设初步成型。哈尔滨机场东二、西一跑道和T3航站楼以及配套设施全面建成。基地航空公司建设和航线网络开发取得重大突破,基本形成覆盖东北亚、通达美欧重点城市的国际航线网络,初步奠定国际航空枢纽地位,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展;临空产业体系进一步拓展和完善,临空经济区管理体制机制基本成型。到2025年,国际及地区航线通航城市达80个,旅客年吞吐量达4200万人次,货邮年吞吐量达40万吨,实现收入300亿元。

  临空经济成熟期(2026-2035年)。临空经济区建设深入推进。哈尔滨机场西二跑道、T3航站楼卫星厅、南航站区建成,形成覆盖东北亚、东南亚,连通欧美的通畅网络,国际航空枢纽地位得以巩固和提高,形成全方位、多层次、高质量对外开发开放新格局。临空产业体系基本成熟,形成一批特色产业集群,港产城深度融合,形成高效的管理运营机制,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级临空经济区。到2035年,国际及地区航线通航城市达110个,旅客年吞吐量达8000万人次,货邮年吞吐量达100万吨,实现收入800亿元。

  表1 临空经济区建设阶段.docx

  三、空间布局

  (一)优化临空经济区空间布局

  临空经济区规划范围包括道里区太平镇、新农镇、新发镇、榆树镇以及双城区五家镇、公正乡的部分区域,规划面积170平方公里。其中,规划城市建设用地77平方公里,包括机场红线内43平方公里,机场红线外临空产业及配套用地34平方公里;生态、农业等开敞空间用地68平方公里,道路、村庄、发展储备用地25平方公里。充分利用机场、道路、生态景观资源,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构建“一核六园(区)四镇”的空间发展格局。

  ——一核即产业核心区。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规划建设两区四园,包括航空维修区、航空食品区及航空物流园、航空制造园、临空产业园、跨境电商园。  

  ——四镇。规划面积14平方公里,规划建设航空服务小镇、总部服务小镇、国际旅游度假小镇、综合服务小镇。

  航空服务小镇:位于太平湖东侧,规划面积6.5平方公里。依托良好的景观资源,配置航空服务功能,布局商务旅馆和办公、休闲设施,为基地航空公司等入区企业员工提供培训、生活等配套服务,打造便捷高效的航空服务小镇。

  总部服务小镇。位于新农镇,规划面积4.5平方公里。规划商务服务类临空产业集聚区,吸引各类临空指向性强的企业总部入驻。面向国际化人士,配置国际商务办公、医院、学校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国际化社区和特色商业街区,打造具有国际化标准和风尚的特色小镇。

  国际旅游度假小镇。位于太平镇沿松花江地区,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利用松花江沿岸生态景观资源,借助机场快捷集散优势,配套时尚化、人文化的休闲旅游设施,引进国内外高水平医疗机构和康复疗养、养老养生服务机构,建设国际高端旅游度假小镇。

  综合服务小镇。位于新发镇,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根据临空经济区、哈尔滨新区实际建设情况,结合航空服务、总部服务发展需求,导入临空指向性强的高端生产性服务业。

  ——发展备用地。分别位于机场北侧区域、机场西侧紧邻机场远期红线区域、总部服务小镇南侧区域,预留备用地约10平方公里,为未来产业发展预留弹性空间。

0

图1 临空经济区空间布局示意图


  (二)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充分发挥哈尔滨机场枢纽功能、口岸功能在全市开放型经济发展中的引擎作用,推动临空经济区与哈尔滨新区江北一体化发展区、哈尔滨新区江南政策协同区、哈尔滨综保区(香坊)和内陆港等政策区,在开放平台合作、通道资源整合、产业协作联动等方面进行功能整合、协同发展、优势互补。

  开放平台合作。复制借鉴国内自由贸易试验区内各区域协同监管政策,以关检融合、通关一体化和“单一窗口”建设为契机,采取“一区三园”形式,辟建临空经济区综保区、哈尔滨新区综保区,构建哈尔滨综保区(香坊)、临空经济区、哈尔滨新区一体化协同监管体系。

  通道资源整合。以完善通道建设为重点,延伸机场口岸功能,大力发展卡车航班,与哈尔滨新区等政策区共建物流园区、区域性卡车转运中心,打造航空货物“门对门”快速运输系统,实现货物换装“无缝化衔接”,推进哈尔滨新区与机场口岸之间快速通关。辟建哈尔滨新区城市候机厅,为高端客商出入境提供便捷快速通道。

  产业协作联动。围绕发挥国际航空枢纽的辐射带动作用,以临空指向性强的高新技术产业、临空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重点,采取“制造+研发”、“整机+配套”、“生产+结算”的产业链一体化加工贸易模式,强化产业对接和协调。探索跨境电商“前店后库”模式,在哈尔滨新区等区域设立保税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北美及俄欧产品特色国别馆等。

  四、临空产业

  抢抓“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战略机遇,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着力点和突破口,突出做好“三篇大文章”,立足本地特色资源和产业基础,发挥国际航空枢纽带动作用,吸引产业资源要素集聚,重点发展航空物流、航空服务、航空制造三大核心产业,跨境电商、临空制造、航空食品、商务服务、旅游休闲五大特色产业,构建以航空物流产业为驱动、航空关联产业为支撑的临空产业体系。

  (一)三大核心产业

  1.航空物流业

  以构建和拓展国际航空枢纽货运功能为主攻方向,重点发展航空快递、产业物流、口岸物流、保税物流等,规划建设航空物流园,打造国家对俄贸易桥头堡、北美与东南亚货运连接中心。

  (1)发展重点

  ——航空快递。发挥国际航空枢纽区位优势,加大市场开发力度,吸引中国与北美、东南亚、俄罗斯航空快递货源;推广自动分拣系统、分拣机器人、无人仓等新技术规模应用,提高运输时效,扩大国际标准快递、国内标准快递递送量。

  ——产业物流。依托本地电子及通信设备、医疗器械、生物医药、交通设备制造、软件、现代农业等优势产业航空运输需求,积极发展共同配送、供应链物流,形成有特色和竞争优势的物流产业链。

  ——口岸物流。积极争取设立进口肉类指定口岸,推进进口冰鲜水产品指定口岸、进境种苗指定口岸、进境水果指定口岸建设,引入北美海鲜及冷链产品,以及东南亚热带水果、南美车厘子等高档水果,打造辐射全国的进口高端冷鲜食品分拨中心。

  ——保税物流。发展保税增值服务,为货主提供报关、清关、商检等服务,开展货物简单加工、分拣等业务,吸引国内外大型航空公司货物在哈尔滨机场中转,强化机场枢纽功能。

  (2)布局导向

  重点布局航空物流园和跨境电商园,其中航空快递重点布局航空物流园。

  (3)推进路径

  ——优化航空货物种类及航线网络。提升航空货运品质,积极发展面向北美、俄欧、东南亚的高精尖高附加值产品、生鲜冷链和药品等特色物流。完善航空货运网络,加大对东北亚、东南亚、美国、欧洲、澳洲的网络开发力度,兼顾发展目的地航线和中转航空网络,扩大全货机航班规模。

  ——鼓励基地航空公司加大运力投入,提高腹舱载运率。重点推动南航黑龙江分公司打造主基地航空公司,鼓励川航、深航、龙江航等基地航空公司增投运力、扩大份额、提升黑龙江公司级别,引导国航、东航等非基地航空公司增加运力。

  ——引入国际大型航空物流企业,合作开发国际市场。先期与圆通、顺丰等国内大型物流企业合作,条件成熟时在UPS、FedEx、DHL等国际知名企业中引入1—2家,在哈尔滨机场进行枢纽运作。适时引入空桥航空公司、赤塔航空公司等俄罗斯航空货运公司。

  ——制定科学合理扶持政策。近期以通过吸附流失货源、吸收外地货源来增加货量为重点,与顺丰合作开发北美货运航线,在腹舱载货与卡车航班等航空物流运输上给予邮政企业运价优惠、优先使用舱位等扶持措施,给予航空物流运输企业运费补贴等吸引条件;健全完善机场口岸资质,构建多式联运平台。远期以扶持、服务本地高附加值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品出口为重点,完善配套扶持政策。

  2.航空服务

  围绕满足国际航空枢纽发展需求,服务机场运营和临空产业发展,重点发展航空运营服务、航空培训、航空保障与维修、航空配套服务等,提升航空服务效率,为国际国内航空公司及相关组织机构创造良好落户条件,汇聚国内外高端航空资源。

  (1)发展重点

  ——航空运营服务。围绕航空运营需求,健全航空运营服务职能,吸引国内大型航空公司、支线航空公司、通航公司开展基地运营服务,开辟国际航线,提升国内转国际、国内枢纽转运能力;引进货运运营、客货运代理等航空运输运营企业,拓展航空咨询、航空仲裁、航空代理、航空经纪等领域。

  ——航空培训服务。积极发展飞行员培训、机场航务管理、航空器材保障、飞机维修维护、通信导航等专业运营服务培训。筹建航空培训学院,吸引国内知名航空类高校设立分校。

  ——航空维修服务。以中龙大飞机循环再制造项目为重点,引进实力雄厚的航空器维修企业,面向国内外航空企业开展深度维修、空管设备维修、机场特种设备维修等业务;发展定检、拆解等各类航空维修服务。

  ——航空配套服务。积极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开展保税燃油、航材共享、航空广告、飞行气象信息服务、公务机托管等配套服务。

  (2)布局导向

  航空维修服务重点布局航空维修区。航空配套服务、航空培训服务、航空运营服务集中布局航空服务小镇。

  (3)推进路径

  ——完善配套服务政策。积极争取航权政策试点,申请设立航油保税库,吸引国际航空公司开辟国际航线。加大财政扶持力度,统筹省市财政资金,支持新开货运、客运航线。

  ——加大招商力度。引进东航系、海航系航空公司,设立基地航空公司。强化深航、川航等航空公司的基地功能,支持幸福航空等现有支线航空公司加大运力投入,引进华夏航空等支线航空公司。

  3.航空制造

  把握国家首批通用航空综合示范区建设机遇,发挥国家民用航空产业基地优势,以引进增量为主,与现有航空制造业差异化发展,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航空制造,重点发展各类飞行器复合材料及关键零部件,积极拓展国际合作和转包生产项目;配套发展专用设备、航空特种装备、航空模具加工等关联产业;适应通航产业发展,培育引进以创新为主的通用航空器研发和总装业务,与哈南工业新城协同打造国内知名的航空制造产业集群。

  (1)发展重点

  ——客机改装。发挥枢纽机场优势,发展面向不同客户需求的客机改货机、机体客舱与航电系统升级等业务。

  ——航空新材料。依托哈尔滨铝镁新材料、碳纤维材料、复合材料等航空材料产业基础,与国内通用航空企业加强合作,积极发展钛合金、高温合金、高强铝合金和超高强度钢等特色航空新材料。

  ——航空零部件。依托哈飞、东安及其配套企业,加强与国产大飞机项目合作,引进培育航空电子、发动机零部件、结构件制造等配套企业,做大航空零部件产业集群。

  ——机场专用设备。积极引进机场专用设备、航空特种装备、航空模具加工等企业,推进本地企业参与包括航空座椅、飞机壁板等在内的飞机内饰设计、研发和制造。

  (2)布局导向

  重点布局航空制造园。

  (3)推进路径

  ——创新财税支持方式,推进招商引资。把握航空制造业取消外资股比限制等政策机遇,研究制定相关政策,与外部资本合作,采取嫁接现有产业资源等方式,吸引国外航空企业以及优质民营企业入区落户,带动上下游产业规模做大。

  ——强化全球供应链管理体系与能力建设。把握国家扩大大飞机进口规模的机遇,申请国家支持利用补偿贸易或产品回购方式,鼓励本地企业与国际国内航空制造企业合作,遵循适航性管理规范,以参与民用航空材料、零件、部件、组件等研制为突破,积极融入空客、波音以及C919等国产商用飞机产业链;设立保税物流中心,开展飞机发动机维修、零部件维修等保税维修。

  (二)五大特色产业

  1.跨境电商

  统筹发挥国际航空枢纽、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政策优势,集聚相关商务配套功能,打造以俄罗斯市场为主、辐射东北亚及北美地区的跨境电商进出口物流集散中心。

  (1)发展重点

  积极推进跨境电子支付、电子结算、电子汇兑等业务,完善交易展示、展览、行业交流、专业培训、信息服务等相关服务功能,拓展跨境电子商务产业链,吸引国际电子商务龙头企业入驻,鼓励中小微电子商务企业发展。

  (2)布局导向

  重点布局跨境电商园。在太平湖周边地区、机场—市区交通走廊沿线配置和预留跨境电商平台项目用地。  

  (3)推进路径

  ——搭建支撑服务平台。鼓励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企业通过海外仓、体验店等拓展营销渠道,培育自有品牌。吸引农业跨境电商企业,积极开展特色农产品出口。优化通关流程,对跨境电子商务出口商品简化归类,实施经营主体和商品备案管理,对进出口商品采取集中申报、查验、放行和24小时收单等便利措施;落实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货物退免税政策;鼓励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为跨境电子商务提供通关、仓储、融资等服务;鼓励银行向注册在区内的跨境电子商务运营机构直接提供基于真实跨境电子商务的跨境人民币结算服务。

  ——推进载体建设。加快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建设,健全综合服务、口岸物流、仓储作业服务功能,开展仓储物流、技术支持、报关报检、融资服务、法律和知识产权咨询等综合服务,吸引规范化运作的跨境电子商务企业落户。

  2.临空制造业

  立足哈尔滨科技资源、人才资源,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借助国际航空枢纽快速物流和人才信息集聚优势,布局临空指向性强的轻型制造业,重点发展体积小、附加值高、利润高的电子元器件制造、高端医疗器械、人工智能、军民融合等产业。

  (1)发展重点

  ——电子元器件制造。积极发展短小轻薄、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时效性强、航空物流依赖性明显的光电子器件、新型电子元器件、敏感元件及5G传感器电子等产品。

  ——高端医疗器械。重点发展冠状动脉药物支架、先心封堵器、心脏瓣膜、脑血管支架等心脑血管疾病植介入高端诊疗器械和高附加值耗材研发及制造。

  ——人工智能。积极发展智能传感器、智能家居、智能穿戴设备、智能终端控制等产品,拓展物联网、车联网、智能驾驶等技术集成和配套服务。

  ——军民融合产业。围绕航空航天、半导体、新材料等军民融合优势产业,对接应用主体,拓展军民两用市场,推动军民融合成果转化落地。

  (2)布局导向

  重点布局临空产业园。

  (3)推进路径

  ——构建开放融合创新平台。加强产学研合作,引进国内外核心技术创新团队,设立临空制造业研发中心或研发总部,开展重点领域关键共性技术攻关,辟建虚拟孵化器,完善“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科技创新创业孵化链条,吸引国内先进研发项目、技术成果落户。

  ——推动多元化国际国内合作。积极参与全球电子产品供应链的整合进程,强化与全球领先的设计、研发及代工企业合作,积极引进日韩电子元器件制造、人工智能、高端医疗器械等领域的知名企业;引进国内以北美、俄欧为主要目标市场的电子元器件、人工智能领域龙头企业。

  3.航空食品

  (1)发展重点

  面向哈尔滨机场航空公司及我国北方地区航空公司需求,以无公害、绿色有机为方向,改进食品配餐生产技术、工艺和方法,创新食品配餐品种和结构,积极发展食品饮料、干果、半成品食品、地面食品、调味品、餐食原材料及航空休闲食品等产品。

  (2)布局导向

  重点布局航空食品区。

  (3)推进路径

  ——强化与航空公司协同。支持哈尔滨及黑龙江现有优质食品企业与航空公司联合,引进瑞士佳美航空食品公司等为国内外航空公司提供配餐服务的知名企业,细分市场、细分用户,推行航班食品配餐差异化供应方法,开展航空配套服务,形成航空食品品牌。

  ——提升食品质量标准。对接国际产品标准,推动航空食品执行国际卫生组织、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欧洲航空协会(AEA)、美国航空食品协会(IFCA)颁发的标准和指南。鼓励企业健全完善食品质量监控和食品质量检测检验制度,保障食品质量。

  ——开拓扩大地面市场。充分利用航空食品品牌开拓扩大地面食品市场,鼓励企业与高铁、学校、超市、酒店、快餐店等机构合作,加强上下游产业链的产品合作和开发,拓展航空食品服务范围。

  4.商务服务业

  依托国际航空枢纽定位,重点发展综合保税服务、航空金融租赁、区域/功能性总部服务等,完善临空经济区配套服务功能,满足航空客、货运发展需求。

  (1)发展重点

  ——综合保税服务。申建临空综合保税区,积极吸引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入驻,承接生物医药、精密仪器、航空设备等保税研发业务,重点发展具有高附加值的航材、医药、艺术品等国际物流中转业务,建设以高端国际商品为特征的保税展览展示交易中心、以航空器材为主体的保税维修中心。

  ——航空金融租赁。支持金融机构围绕贸易融资需求,发展与国际航空运输密切相关的金融租赁、离岸结算、航运保险、飞机和大型设备租赁等业务。

  ——区域/功能性总部服务。依托货运枢纽优势,吸引国内外知名快速消费品、高端商品、特色农副产品分销等大型流通企业设立区域性物流总部、分拨总部,打造东北乃至东北亚地区的分拨运营中心;吸引国内外医疗器械、精密仪器等制造业企业设立运营、物流、分销总部,打造临空指向性强的特色总部集群。

  (2)布局导向

  综合保税、航空金融租赁服务布局航空服务小镇。区域/功能性总部服务布局总部服务小镇。

  (3)推进路径

  借鉴复制深圳前海、上海自贸区开放政策,加强与海关、检验检疫机构合作,构建便捷高效的一体化大通关体系;积极落实国家鼓励外资银行、民营银行发展的政策措施,吸引跨国公司设立职能型总部、贸易型总部、财务中心、结算中心,开展离岸结算等业务,提升对临空经济区对外贸易、跨境电商等业务的服务能力。

  5.旅游休闲

  (1)发展重点

  推进哈尔滨旅游业与航空运输业深度融合,发挥哈尔滨冬夏旅游资源优势,以休闲度假和主题旅游为方向,加强与航空公司、旅游公司的合作,开行季节旅游航空专线,积极开发冰雪旅游、生态旅游、避暑旅游等多层次特色旅游产品,促进哈尔滨全域旅游发展。

  (2)布局导向

  重点布局国际旅游度假小镇。

  (3)推进路径

  ——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完善临空经济区的旅游集散中心、汽车租赁、星级酒店、特色餐饮等配套服务设施,设立境外游客购物离境退税区、免税商店,引入高端免税品牌、餐饮连锁、商业零售等业态,打造旅游休闲服务体系。

  ——优化产品设计。以促进旅游规范化和便利化为方向,鼓励旅行社、航空公司设计符合市场需求的“机+宿”“机+景”等航空旅游产品;加强与俄罗斯、北美等热点旅游城市合作,搭建“航空+旅游+酒店”连锁服务平台,为自由行旅客提供包括酒店、租车、购物指南、旅游景点信息等全方位、专业化服务,吸引游客经哈尔滨中转至俄罗斯、北美。

  五、创新发展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依托国际航空枢纽功能,借助哈尔滨新区和哈工大国家“双创”示范基地优势,完善国际协同信息交流渠道,建立以企业为主体配置全球要素资源的创新体制,促进人才流、信息流、资金流和技术流集聚,形成产业明确、服务专业、国际协同的创新创业格局。

  汇聚创新型人才。充分发挥临空经济区“走出去、引进来”的桥梁窗口作用,实施“冰城人才”三年行动计划,依托省内高校院所和重点企业,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围绕临空产业发展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实行更具竞争力的人才吸引政策和服务机制,广泛吸引海内外科技人才,引进一批产业领军人才、知名创业投资人、青年创新创业人才、天使投资人及高层次创业团队。

  培育创新型企业。依托市校科技合作第二轮试点,引导临空产业重点企业与在哈高校、科研院所,采取知识产权转让、技术入股等方式,联合创办产业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等创新,培育一批国家级、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

  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加强创新政策统筹和有效衔接,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营造激励创新创造的公平竞争环境。加快发展创新孵化、研发设计、技术交易、检验检测认证、管理咨询等第三方专业服务。加强创新创造载体建设,培育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孵化平台。采取“国外孵化器+国内加速器”运营模式,建设国际产业合作孵化器,引进海外项目。

  六、综合交通

  强化集疏运网络建设,以机场综合交通中心为核心、临空经济区东中西三个纵向交通走廊及临空经济区至哈尔滨城区三个横向走廊为骨架、骨干道路网和轨道交通网以及临空经济区内部道路网为网络,构建内接外联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提升枢纽功能。加快推进哈尔滨机场扩建工程,启动机场东二跑道及新航站楼建设,推动机场货运仓储、货运机坪、物流通道、快件集中监管中心等设施建设,完善飞机维修保养、航空地面服务等配套保障设施。加强与国内外枢纽机场口岸合作,实现航运信息共享。不断优化航班波、缩短航班衔接时间、完善中转流程,建成国内领先的高效航空服务体系。

  优化空铁对接。充分发挥哈欧班列、哈俄班列的通道优势,建设面向欧洲的空铁联运贸易快速通道。规划建设哈西站—机场—松原—通辽高铁线路、肇东—双城铁路联络线。依托现有高速铁路网,打造哈尔滨至大庆、齐齐哈尔、长春1小时,至牡丹江、佳木斯、沈阳2小时,至大连、营口3小时的“123”高铁交通圈,构建空铁联运、通江达海的高效运输网络。

  加强空公联运。横向规划建设友谊西路延长线、机场高速扩容、老机场路改造高架快速路三个项目,纵向规划建设都市圈环线(高速公路)、南北快联线(二级公路)项目,与现有四环路构建“三横三纵”对外交通骨干通道,完善临空经济区与哈尔滨中心城区、哈尔滨新区江北一体化发展区、哈尔滨新区江南政策协同区、哈尔滨综保区(香坊)和内陆港的货运交通体系,建成“外畅内联、结构合理、安全高效”的快速公路网。

  完善公共交通。规划建设连接机场与江南主城区的空港—哈西站智轨线,连接机场与哈尔滨新区江北一体化发展区的空港—新区轻轨线,建设综合交通换乘中心,提升城区通道能力。

畅通内部交通。优化临空经济区内部道路网络,强化与主干路衔接,规划建设与机场互联互通的专业通道,形成高效通畅的内部网格化道路体系。

  七、对外开放

  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发挥国际航空枢纽对外交往的门户作用,完善对外开放载体和平台功能,打造哈尔滨市及黑龙江省对外开放的前沿新高地。

  扩大向北为重点的对外开放。在发挥对俄蒙航线覆盖优势的基础上,加大北美、北欧及东北亚国际航线的新辟和加密力度,逐步实现俄远东地区、日韩蒙主要机场、北美主要机场的航线网络全覆盖。强化对俄航线网络优势,加密莫斯科、叶卡捷琳堡、海参崴等既有航线,持续开通新的航点。加密日韩核心城市航线,打造首尔、济州、东京、名古屋、大阪等日韩核心城市的精品航线,扩大对日韩二三线机场覆盖面。积极发展与美国东北、五大湖区等世界级城市群的联系,开辟纽约、芝加哥、洛杉矶等航线。优化完善国内与国际中转航线网络,构建国内、东南亚等地区经哈尔滨至东北亚的航线网络。

  搭建对外开放平台。申建临空综合保税区,复制推广自由贸易试验区创新政策,在推动贸易投资便利化、跨境资本交易、涉外金融改革等方面先行先试。积极吸引跨境电商企业落户,建设电子口岸,提升跨境贸易口岸等级,促进通关便利化。发展多式联运服务,加强与大连港、营口港等沿海口岸,以及满洲里、绥芬河等边境口岸合作,在临空经济区内探索建立“无水港”,提升对外辐射服务功能,推动与周边区域重点口岸联动发展。

  构建国际化营商环境。营造与国内外市场接轨的制度环境。完善国际投资服务体系,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推进实施证照分类改革,推行企业名称自主申报、“一窗受理、审核合一”等改革措施,减少审批环节,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支撑平台建设,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推进承诺制信任审批和“容缺受理”,实施“政府明晰告知、企业信用承诺、监管有效约束”的信任审批模式,努力做到办事不求人。引进专业服务机构,为国际企业提供法律、会计、贸易、通关等优质服务。积极发展“互联网+外贸”,搭建跨境电子支付平台,提升外贸服务效率。

  八、公共服务

  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构建安全高效、区域统筹、多元互联的市政服务设施保障体系,提升区域综合承载能力。

  教育医疗设施。积极引进高端教育、医疗等服务资源,提升配套服务能力。引进知名教育机构,为在临空经济区就业的高端人才子女提供专业教育服务。按照三甲医院标准,引入先进医疗设备和专业医疗团队,建设以特需医疗、高端医疗服务为特色、医教研一体化的综合性医院。

  供排水设施。加强水源地保护和供水设施建设,增强区域供水保障能力,重点推进日处理能力50万吨的空港净水厂建设。加强河道治理,完善防洪体系,高标准建设排水设施,提升防洪排涝能力。加强雨水综合利用,建设再生水调配系统,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

  能源设施。加快推进清洁、高效、多元、互补的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安全、稳定的用能保障体系。优化电力设施工程方案,推进输变电工程建设。推广光伏等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利用和能源科技创新应用。完善天然气管网建设,推进机场路天然气次高压管道改造工程,新建天然气次高压管道30公里。建设临空经济区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加快以天然气为主的冷热电三联供工程。

  智慧园区。推广物联网、云计算、三维模型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逐步构建全面感知、泛在互联、高度智能的园区管理体系。加强园区智慧服务,建设面向航空物流、航空服务、航空制造等产业的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和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实施信息惠民工程,构建智慧管理、智慧交通、智慧健康、智慧社区、智慧教育等信息应用系统,实现经济运行、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实时信息和分析数据智能化。

  九、生态环境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落实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加大生态保护和建设力度,倡导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打造林水相宜、绿色秀美的城乡生态格局。

全面提升生态宜居功能。以提升生态景观品质和生态休闲功能为重点,统筹规划河道防洪排水功能和生态景观功能,依托松花江等自然水体,构筑滨水生态走廊;加强公共绿地系统和综合生态公园建设,依托太平湖、运粮河河道以及周边的农田绿地,规划建设2.5平方公里的太平湖国际公园;加强临空经济区内交通干线沿线景观林带建设,形成贯穿区域的绿色廊道,打造宜居、宜业的魅力城市和生态城区。 

  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节约、节能降耗。落实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严格控制开发边界,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推进生产生活节水,合理利用地表水和地下水,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突出抓好产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节能,强化节能评估审查。加强工业固体废物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及收运体系建设,提高再利用水平。

  实施机场噪声治理。“一核六园(区)四镇”规划建设严格执行机场噪声区相关国家标准,制定实施噪声治理方案,运用声屏障等技术,采取建设大规模降噪绿化带等手段,降低机场和进场公路周边噪声影响。对机场噪声影响区的村镇和既有敏感设施,实施有序搬迁避让。

  加强环境监测与治理。密切跟踪规划实施对临空经济区生态系统和环境质量的影响,对资源占用、污染排放等方面的潜在不良影响实施动态监测评估,对纳入规划的重大建设项目依法履行环评审批程序。建立高效的环境监测体系,制定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应急协调预案。实行最严格的排放标准,促进先进适用节能减排技术应用,严控区内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

  十、起步建设

  采取“快速起步、重点突破”的原则,推进起步区建设。起步区包括4平方公里产业核心区起步区和2平方公里航空服务小镇起步区。产业核心区起步区位于机场东一、东二跑道东侧,重点发展航空物流、跨境电商、航空维修、航空食品产业;航空服务小镇起步区重点保障基地航空公司发展需求。

  根据重点项目和龙头企业的引进情况,适时启动总部服务小镇、国际旅游度假小镇和综合服务小镇建设,为未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1

图2 临空经济区起步区示意图


  表2  起步区建设清单.docx

   十一、政策措施

  (一)积极争取国际航空枢纽战略支持政策

  航线网络建设。把握国际航空枢纽建设的战略机遇,鼓励国外航空公司建设基地航空公司并赋予“第五航权”,支持国内航空公司发展壮大基地航空公司并开辟国际航线,推动对全货航公司开放货运航线“第八航权”。申请哈尔滨机场144小时过境免签。优化调整哈尔滨机场周边军用机场及训练空域,增加机场运行保障资源。

  优化通关环境。协调“一关两检”,简化通关流程,在哈尔滨机场实现海关口岸监管部门之间信息互换、监管互认和执法互助,提高通关效率,为机场旅客和货物快速通关提供重要保障。创新口岸通关模式,探索完善7×24小时通关服务保障机制,提升进口飞机、航材、食品、农产品等通关便利性。支持哈尔滨机场与俄罗斯、北美主要枢纽机场建立货运枢纽联盟,实现“数据互认、监管前置”。

  开放平台建设。争取将机场口岸建设纳入国家口岸发展规划,与国际航空枢纽同步建设。申请辟建海关特殊监管下的综合保税园区、申建国家高新技术产品全球入境维修再制造示范区。

  财税支持政策。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对哈尔滨国际航空枢纽建设的政策资金支持,依法依规落实对基地航空公司运作、临空经济区开发、保税物流及相关产业发展的财政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区内企业上市和发行企业债券、中期票据。

  (二)创新管理体制与开发模式

  按照“黑龙江省统筹管理、哈尔滨市具体负责、道里区与双城区跟进落实”原则,合理划分事权,科学配置决策、执行和日常管理、开发运营三个层级功能。成立由省市区三级政府、机场集团参加的常态化临空经济区建设领导小组,全面统筹临空经济区规划建设与发展。领导小组下设临空经济区管理机构,负责贯彻落实领导小组各项工作部署,推进临空经济区建设具体工作。以市场化、专业化方式成立临空经济区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作为临空经济区开发平台,承担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建设、物业运营和管理等职能。引进专业化产业园区运营商,导入工业地产模式,引入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园区工业物业管理模式,打造贴近市场需求的专业化园区。

  (三)强化配套政策扶持

  积极推动区内航空物流、航空制造、临空制造等重点产业项目,以及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纳入省、市重点工程。比照执行国家级开发区相关政策,引导支持临空指向性强的产业项目在区内布局和发展。研究设立临空产业发展基金,扶持重点企业做大做强。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吸纳民营资本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项目融资等灵活方式,参与临空经济区内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地铁、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四)强化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支撑

  突出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对临空经济区发展的支撑作用,结合推动落实《全省重点产业项目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百大工程”,加大重大项目策划实施力度,建立临空经济区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储备库和重点招商企业库。在基础设施、临空产业发展、对外开放等领域组织实施一批具有带动性的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健全项目推进协调服务机制,完善重大项目“绿色通道”制度,提高项目推进效率。锁定临空指向性强的国际国内企业,开展精准招商行动。

  (五)强化规划引导约束和实施监测

  将哈尔滨机场总体规划与临空经济区发展规划纳入哈尔滨市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并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前导性规划,统筹发展空间布局,加强规划用地控制,完善机场区域及周边供水、供电、供热、燃气与道路等方面的建设保障,实现发展要素合理配置。加强对规划实施的跟踪分析和监督检查,建立规划目标任务年度清单制,明确责任分工和工作进度,制定目标任务考核指标体系,完善推进规划实施的政策措施。


  附件:名词解释

  1.“打造一个窗口,建设四个区”:指打造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建设黑龙江(中俄)自由贸易区、沿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跨境经济合作示范区、面向欧亚物流枢纽区。

  2.临空指向性产业:指选择在机场周边布局,不同程度地受到航空运输方式影响与辐射的产业。按照受到机场影响的程度不同,临空指向性的强弱不同,可以分为:直接为航空运输业服务的航空依赖型产业,包括航空物流业、航空食品业、航空器维修业、保税仓储服务等;利用机场的交通优势和口岸优势而发展起来的高时效性、高附加值的航空关联型产业,主要指技术和资金密集型高新技术产业;利用机场的区位优势而延伸发展的商务贸易、旅游会展、办公会务、文化娱乐、教育科研等航空引致型产业。 

  3.枢纽经济:指以交通、物流、信息等枢纽平台为载体,强化对经济活动和信息流动的集聚与辐射,寻求创新驱动发展的一种新的经济模式。

  4.集疏运系统:指与港口相互衔接、主要为集中与疏散港口吞吐货物服务的交通运输系统。

  5.城市候机厅:是机场航空服务及机场航站楼基本功能向机场周边城市的延伸和拓展,其基本功能包括机场航站楼除登机前安检以外的全部功能,可大大缩短旅客在机场航站楼内的停留时间。

  6.“门对门”运输:指货物从发货人的门中出来,中间不经过任何换装作业,直接进入收货人的门中,是节省人力、物力、时间,而且可以大幅度减少货损的高效货运方式。

  7.航空仲裁:指通过仲裁的方式解决涉及航空运输纠纷的相关案件。

  8.航空货运代理:指专门承办进出口货物揽货、接货、订舱、制单、报关、送货、转运等服务的公司。

  9.基地航空公司:指以当地作为一个航线运作中心、办公后勤中心驻在地的航空公司。此类公司一般都有飞机派驻当地,且在当地拥有调度、机务、销售、宣传等后勤和行政管理职能部门。 

  10.卡车航班:指航空公司在货物始发地与中转航站、或中转航站与最终目的地之间固定开辟地面运输路线,与地面运输承运人签署外包协议,进行货物陆空联运的运输形式,是航空运输的延伸服务。

  11.航班波:指航班起飞降落的高峰或者低峰,能够有效缩短进港航班和出港航班衔接时间,提高中转效率,提高机场竞争力。

  12.容缺受理:指对基本条件具备、主要申请材料齐全且符合法定形式,但次要条件或申请材料欠缺的政务服务事项,经过申请人作出相应承诺后,政务服务单位先予受理,当场一次性告知需要补正的材料、时限和超期补正处理办法,并进行审查,在申请人补正全部材料后,在承诺办结时限内及时出具办理结果意见,颁发相关批文、证照的制度。

  13.天然气分布式能源:指利用天然气为燃料,通过冷热电三联供等方式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综合能源利用效率在70%以上,并在负荷中心就近实现能源供应的现代能源供应方式,是天然气高效利用的重要方式。

  14.“四通一达”:指申通快递、圆通速递、中通快递、百世汇通、韵达快递五家民营快递公司的合称。

  15.“一关两检”:“一关”是指海关;“两检”是指“边检”——出入境边防检查,和“国检”——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

  16.第五航权:也称第三国运输权,是市场准入权授权国允许承运人的定期国际航班在授权国下载来自第三国的客、货,或从授权国装载客、货飞往第三国的权利。

  17.第八航权:指某国或地区的航空公司在他国或地区领域内两地间载运客货的权利。


  附图一                

2

哈尔滨机场航线网络示意图(2035年)

  备注:红色为2017年通航点,绿色为2025年新增通航点,蓝色为2035年新增通航点。

  附图二                

3

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示意图


  附图三

4


临空经济区综合交通网络示意图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 道里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电话: 84541585 地址: 哈尔滨市道里区工部街66号
黑ICP备14006225号-1 黑公网安备23010202010149号 网站标识码: 2301020001
哈尔滨市道里区信息中心版权所有